黄芪根腐病 / 蒙古黄芪
病原
串珠镰孢 Fusarium moniliforme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
丛赤壳科 Nectriaceae
镰孢属 Fusarium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
丛赤壳科 Nectriaceae
镰孢属 Fusarium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根
为害症状
腐烂,坏死
为害特点
病菌主要为害根部。根尖或侧根先发病并向内蔓延至主根,植株叶片变黄枯萎。发病后期茎基部及主根均呈红褐色干腐,上有红色条纹或纵裂,侧根已腐烂,病株极易自土中拔起,主根维管束呈褐色。在潮湿环境下根茎部长出粉霉,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病菌可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随时引起为害。病菌主要靠水流、土壤耕作传播,通过根部伤口侵入。地下害虫、线虫及被牲畜践踏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通风不良、排水不畅、杂草丛生的潮湿地易发病,常造成根部腐烂。4月中旬开始发生,6~7月连续阴雨后转晴、气温骤升时发病严重,常造成植株成片枯死。连作地及多雨潮湿地块易发生,一般发病率20%~30%。1999年河北行唐种植的膜荚黄芪发病率高达80%,导致大面积毁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实行3年以上轮作;雨后及时排水,地面不积水。
(2)播种时每平方米用木霉制剂10g拌适量细土沟施。
(3)发病初期选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等喷茎基部,或用100倍石灰水灌根。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