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黑斑病 / 北细辛
病原
链格孢(细辛) Alternaria sp.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格孢腔菌目 Pleosporales
格孢腔菌科 Pleosporaceae
链格孢属 Alternaria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格孢腔菌目 Pleosporales
格孢腔菌科 Pleosporaceae
链格孢属 Alternari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分生孢子梗一般簇生,直立,少数单生,由菌丝上长出,通常比菌丝粗而且颜色较深,有隔膜,大小26~100μm×5~8μm。分生孢子单生或短链生,暗褐色,卵形、长椭圆形、棍棒形,有喙或无喙,砖格状分隔,横隔膜1~7个不等,纵隔膜0~4个,分隔处略隘缩,孢身大小23~68μm×10~19μm。喙淡褐色,较短,有隔膜,顶端稍膨大,大小6~35μm×4~7μ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叶片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黄褐色,外缘褐色至黑色,有淡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造成叶片枯死,后期可脱落穿孔。高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和罹病芽胞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种苗可以带菌传病。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萌发芽管从寄主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环境条件适合时,病斑上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传播后进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15℃~25℃,并要求98%以上相对湿度。在东北该病5月中旬始发,7~8月为盛发期。高湿多雨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
防治方法
(1)选留无病种子,实行种子消毒。用多抗霉素200mg/kg或50%代森锰锌1000倍液浸泡24小时,或按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2)清除病残体。早春用100mg/kg多抗霉素或1%硫酸铜对细辛苗床进行全面消毒。 秋季栽辛可有效地降低发病程度。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自然遮荫栽培细辛或挂帘遮荫栽辛减轻发病。(3)细辛出苗展叶初期开始喷药防治。可选用50%代森锰锌800倍液、多抗霉素100~200mg/kg、咪唑霉4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等,每隔7~10天喷药1次,视病情进展喷3~4次。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