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炭疽病 / 当归

病原
束状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dematium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小丛壳目 Glomerellales
小丛壳科 Glomerellaceae
刺盘孢属 Colletotrichum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该菌的分生孢子盘黑褐色,扁球形、盘形或球形,直径50~400μm,周围有褐色刚毛,刚毛直立、长短不等,长度为45~200μm,顶端尖基部宽约4~8μm,有0~7个隔膜;分生孢子有两种形态,一种为新月形,两端尖,无色透明,单胞,中间有一个油球,孢子大小18~24.5μm×3.5~5μm,另一种孢子为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单胞,孢子大小9.7~16.5μm×2.5~4μ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发病初期先在植株外部茎秆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深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片变黄枯死,后期茎秆及叶片从外向内逐渐干枯死亡,在茎秆上布满黑色小颗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最后茎秆腐朽变灰色至灰白色,整株枯死。叶片未见病斑。该病在甘肃省渭源县、漳县及岷县等当归主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年份发病率为40%~85%。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菌可在土壤和病残组织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来源。人工接种病菌可通过伤口、根部及地上部自然孔口侵入茎秆。生长季节中,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田间可见零星病株,但症状不典型,观察不到病症。7月株高20cm可见典型症状,有些株高不到30cm即以严重发病,茎秆腐朽,表面布满黑色小颗粒。8月下旬到9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田间发病程度与相对湿度和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即湿度大、温度高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精耕细作、深翻土壤,减少初侵染源;注意轮作倒茬,此病在重茬地发病重,因此,应与禾本科、十字花科植物轮作倒茬,以减少土壤中病原物的积累。(2)药剂防治 可以按常规量喷施43%戊唑醇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及40%氟硅唑乳油。此外,30%醚菌酯、7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等亦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以在生产中选择使用。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 当归 当归炭疽病[729]©刘赛 2022-06-16
  • 当归 当归炭疽病[730]©刘赛 2022-06-16
  •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