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褐斑病 / 甘草

病原
黄芪尾孢 Cercospora astragalis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球腔菌目 Mycosphaerellales
球囊菌科 Mycosphaerellaceae
尾孢菌属 Cercospor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子实体叶两面生,但主要叶面生,子座仅仅是少数的褐色细胞;分生孢子梗6~12根成束生,淡褐色,顶端色淡并较狭,不分枝,具0~5个膝状节,顶端近截形,孢痕显著,1~7个隔膜,大小24~71μm×4~5.5μm;分生孢子鞭推至倒棒形,无色透明,正直至弯曲,基部截形至近截形,顶端略钝,3~10个隔膜,大小32~80μm×3~4.5μ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坏死,变色
为害特点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3mm,中央灰褐色,边缘有时不明显。后期常多个病斑汇合成大枯斑,两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斑上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不断引起再侵染。病菌喜稍高温度,夏末早秋雨水多、露水重有利于发病。该病是甘草生长后期常见的叶部病害。
防治方法

(1)秋季植株枯萎后及时割掉地上部,并清除田间落叶。

(2)发病前喷1次1:1:150波尔多液;发病期选用77%可杀得6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等喷雾,每15~20天1次,视病情喷2~3次。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 甘草 甘草褐斑病[7748]©徐常青 2014-09-23
  • 甘草 甘草褐斑病[7749]©徐常青 2014-09-23
  • 甘草 甘草褐斑病[7750]©徐常青 2014-09-23
  • 甘草 甘草褐斑病[7751]©徐常青 2014-09-23
  • 甘草 甘草褐斑病[21140]©刘赛 2024-08-19
  • 甘草 甘草褐斑病[21141]©刘赛 2024-08-19
  • 甘草 甘草褐斑病[21142]©刘赛 2024-08-19
  • 甘草 甘草褐斑病[21143]©刘赛 2024-08-19
  • 甘草 甘草褐斑病[21144]©刘赛 2024-08-19
  •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