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炭疽病 / 阳春砂
病原
姜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zingiberis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小丛壳目 Glomerellales
小丛壳科 Glomerellaceae
刺盘孢属 Colletotrichum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小丛壳目 Glomerellales
小丛壳科 Glomerellaceae
刺盘孢属 Colletotrichum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前者分生孢子盘黑色,圆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香蕉形,两端较钝,具油滴,大小21.6~26.3μm×3.8~4.9μ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病害发生于幼叶和老叶上,病斑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后期中央变为灰白色至灰褐色,呈轮纹状不规则,稍凹陷,边缘深褐色。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天气干燥时病斑中部破裂或脱落形成穿孔。病斑可扩大相互融合导致全叶干枯死亡。叶鞘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为白色,边缘紫色。严重时病叶率达35%~100%。在广西灵山县曾因严重发生而造成几千亩砂仁毁种。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在种基和病组织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在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至健叶上,直接侵入或从气孔侵入。种基上的病菌首先侵入幼苗下部叶片,在适宜条件下不断引起再侵染,可造成病害流行。高温、多雨、田间郁闭、管理不良、植株生长势弱病密铰重。多年重复种植的田块比新区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实行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增施基肥、磷钾肥,注意防旱排涝及通风透光;收获后清洁田园,消除病抹残体,集中烧毁。
(2)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4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连续喷2~3次,间隔期为7~10天。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