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立枯病 / 防风
病原
瓜亡革菌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蘑菇纲 Agaricomycetes
鸡油菌目 Cantharellales
角担菌科 Ceratobasidiaceae
亡革菌属 Thanatephorus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蘑菇纲 Agaricomycetes
鸡油菌目 Cantharellales
角担菌科 Ceratobasidiaceae
亡革菌属 Thanatephorus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有性阶段在自然情况下很少形成。担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顶生2~4个小梗,各小梗上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至淡黄褐色,椭圆形,一侧扁平无色、单胞,大小6~9μm×5~7μm。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可为害许多种植物,目前分为9个菌丝融合群(AGl~AG9),每一群有一定的寄主范围。担子担孢子球形、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病菌主要为害植株幼苗的根茎部。发病初期在根茎部先出现长条形黑斑,黑斑很快扩大并呈水渍状,此时病苗中午萎蔫,早晚恢复。之后随着病部不断扩大,根茎部和主根的部分表皮腐烂,病部凹陷缢缩。当病斑环绕根茎一周时,病株枯死。土壤潮湿时,病部常有白色、柔软的菌丝体及形状不一、大小3mm的黑褐色菌核形成。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病菌的腐生性很强,可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丝直接侵入寄主为害。病菌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农具转移及使用带菌堆肥等传播蔓延。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早春播后遇低温多雨天气,出苗缓慢则易感病。
防治方法
(1)忌选择过湿和雨涝黏土、低洼、重碱地等做栽培田。播种要均匀,覆土要适度,播后苗前及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苗出齐后要及时间去过密苗,剔除病弱苗,防止病害蔓延。(2)应多施充分腐熟有机肥及磷、钾肥做基肥。生长后期防风已形成抗旱能力,非特别干旱一般不需浇水,雨后一定注意排水防涝。(3)药剂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甲基拖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