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白绢病 / 白术
病原
白绢薄膜革菌 Sclerotium rolfsii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蘑菇纲 Agaricomycetes
无乳头菌目 Atheliales
无乳头菌科 Atheliaceae
小核属 Sclerotium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蘑菇纲 Agaricomycetes
无乳头菌目 Atheliales
无乳头菌科 Atheliaceae
小核属 Sclerotium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病原菌丝洁白、绢丝状,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状扩展。菌丝有横隔,分枝常呈直角,分枝基部略缢缩。
菌核大多圆形,直径为0.9~1.3mm。2~3个或多个菌核能互相联接在一起。菌核表生,球形或椭圆形,平滑而有光泽如油菜籽,由白色变黄褐色。内部白色,构成细胞多角形,表面的细胞色深而小。菌核萌发时其周围长出辐射状白色菌丝体。
病原菌在自然条件下不易产生担子。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发病初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后期随温湿度的增高,根茎内的菌丝穿出土层,向上表伸展,菌丝密布于根茎及四周的土表,并向主茎蔓延,最后在根茎和近土表上形成先为乳白色、半黄色最后为茶褐色的如油菜籽大小的菌核。由于菌丝破坏了白术根茎的皮层及输导组织,被害株顶梢凋萎、下垂,最后整株枯死。根茎腐烂有两种症状:一种是在较低温度下,被害根茎只存导管纤维,似一丝丝“乱麻”状干枯;另一种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蔓延较快,白色菌丝布满根茎。并溃烂成“烂薯”状,因此,产区又称“白糖烂”。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种栽上存活。以菌丝生长蔓延为害。菌核还随水流或病土转移传播。菌核在土壤中能存活5~6年。土壤、肥料、术栽等带菌是本病初次侵染来源。发病期以菌丝蔓延或菌核随水流传播进行再次侵染。本病于4月下旬发生,6月上旬到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高温多雨易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能为害玄参、白芍、附子、地黄等药材和其他农作物。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与易感病的如地黄、玄参、附子、白芍等药材及花生等作物轮作。(2)选用无病种栽作种,并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浸栽后种植。田间发现病株带土移出烧毁,并在病穴及其周围撒施石灰粉消毒。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