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叶斑病 / 阳春砂
病原
节梨孢 Gonatopyricularia amomi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Gonatopyricularia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Gonatopyriculari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在培养基上菌落展平,灰色至暗褐色。分生孢子梗较菌丝粗大,单生,不分枝,光滑,暗褐色,顶端色稍浅,直或弯曲,有隔膜,在顶部和中部有几个膨大的节,节上着生3~8个圆锥形或圆柱形的齿,每个齿上各着生一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梨形,成熟时具长喙,壁光滑,具2个隔膜,两瑞细胞无色,中间细胞淡褐色,基部多无脐,大小11.7~31.3μm×7.1~11.4μ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叶鞘,老叶常先发病。病斑初为褪绿小点,扩大后呈圆形至不规则形,黄褐色,水渍状,边缘暗褐色但不明显。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潮湿条件下病斑出现灰色霉层,多见于病斑叶背面。病斑可相互融合形成不规则大块枯斑。病重时病害从老叶向上部叶片蔓延,导致全株叶片枯死,随后茎秆干枯死亡。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终年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多在每年的3月和9~l0月。冬季若遇干旱天气,病情发展缓慢。在发病高峰期常引起大量叶片干枯。管理不良、缺肥、植株长势弱、荫蔽条件不足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秋季结合田间管理,清除老苗及病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种植地要保证合适的荫蔽度,以防止阳光灼伤叶片。
(3)适期施药,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及9月上旬各喷药一次保护植株叶片,所用药剂有50%多菌灵800倍液或30%百科乳剂800倍液。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