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根腐病 / 牛蒡
病原
畸雌腐霉 Pythium irregulare
科属分类
假菌界 Chromista
卵菌门 Oomycota
霜霉纲 Peronosporea
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腐霉科 Pythiaceae
腐霉属 Pythium
卵菌门 Oomycota
霜霉纲 Peronosporea
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腐霉科 Pythiaceae
腐霉属 Pythium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藏卵器球形,平均直径18.4mm,通常光滑,顶部不规则,有时具极度弯曲的突起l~6个,为该病菌的主要形态特征。雄器棍棒形,柄长,1~2个侧生于藏卵器。卵孢子球形,直径15.7mm。孢子囊球形,直径15.5mm,萌发时先从孢子囊上产生一个排泡管,排泡管逐渐伸长,顶端膨大成近球形的泡囊。孢子囊中的原生质通过排泡管进入泡囊内,在其中分化形成游动孢子。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幼苗子叶完全展开前,多在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立枯,后根尖端或侧根变黑,水渍状,逐渐侵入根茎,其周围的根表面呈黑色水渍状,发展成边缘不明显的暗黑色不规则病斑,大小4~10cm或更大。严重时侵入根内部,须根全部腐烂。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本病系土壤传染性病害。低温多雨时发病重,土壤含水量为10%~13%时适宜发病,且土壤含水量越高发病越重。氮肥施用过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避免连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株茎、叶,适量施用石灰以提高土壤pH值。(2)化学防治 播种前做好土壤消毒或熏蒸。种子用25%甲霜灵按种子重量0.3%~0.5%拌种。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