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根腐病 / 三七

病原
蔗草镰孢菌 Fusarium scirpi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
丛赤壳科 Nectriaceae
镰孢属 Fusarium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三七根腐病症状有如下6种类型:

(1)黄腐型 最为常见,表现地上部植株矮小,叶片逐渐黄化,地下部块根初期以尖端受害居多,但可逐步扩展。受害病根呈黄色干腐,常可见黄色纤维状或破麻袋片状的残留物,病程一般较长,2~4个月。

(2)干裂型 块根表面黄褐色,纵向开裂,一般先从块根末端开始腐烂,部分维管束变褐,逐渐干腐呈空洞状。

(3)髓烂型 髓部组织先烂,干腐状,表皮相对完整,有时病部呈红褐色。

(4)湿腐型 一般地上部先受病菌为害,明显通过茎秆扩展至块根,病块根呈湿腐状。

(5)茎基干枯型 近地表茎秆干枯,病害扩展至块根致腐烂。

(6)急性青枯型 当地群众称为“绿腐”,表现为植株地上部急性萎蔫、叶片下垂,但叶色仍为绿色,发病块根上有时可见有大量的菌脓呈“滴”状渗出,用水清洗后病块根表面可呈蜂窝状。该症状一般在三年生和二年生三七上常见,一年生三七上较少,从地上部显症到全株死亡所需时间较短,一般约7天。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根腐病在一年生和二年生以上的三七上均能发生,但以后者发生较为严重。该病以土壤及种苗带菌为主要初侵染源。发生的适宜条件为:温度15℃~20℃,相对湿度大于95%,一年中的两次发病高峰在3~4月和8~10月。连作及整地不细、土质黏重、荫棚透光率过大等都会使根腐病发生严重。三七根腐病是典型的土传性病害,且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相当长一段时间,故其轮作年限以8~10年为佳。生荒地是种植三七的理想选择。
防治方法

(1)认真做好选地、整地工作 种植地最好选背风向阳、pH为5.5~7.0的土壤疏松肥沃砂壤土、排灌方便、有一定坡度、7~10年内未种过三七或新开垦的生荒地种植三七。播种前精细整地,因地作床。认真搭建好荫棚,透光率掌握在10%~15%为宜。

(2)选择健康的种子、种苗 选择无病果留种和健康种苗,在播种或移栽前进行种子种苗处理。种苗用58%瑞毒霉锰锌加70%甲基托布津,处理后播种或移栽。

(3)合理地灌水和施肥 三七园土壤含水量应经常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在75%~80%;夏秋雨水多时应注意排水,打开园门、天窗等通风排湿。施肥应注重底肥和追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辅以少量复合肥,切忌过量施氮肥,并适时施用叶面肥。

(4)清洁田园 田间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彻底清除,带出七园外深埋,并对周围植株进行药剂处理。在三七整个生长期间,应不断清除杂草,对改善七园小气候。老病区应采用8年以上的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制。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1264]©徐常青 2016-08-18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595]©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596]©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597]©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598]©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599]©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00]©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01]©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02]©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03]©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04]©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05]©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06]©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07]©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08]©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09]©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10]©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11]©徐常青 2016-10-07
  • 三七 三七根腐病[21875]©徐常青 2024-08-30
  • 三七 三七根腐病[10612]©徐常青 2016-10-07
  •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