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软腐病 / 浙贝母

病原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黑胫亚种 Erwinia carotovora ssp. carotovora
科属分类
细菌界 Bacteria
Proteobacteria
Gammaproteobacteria
Enterobacteriales
Enterobacteriaceae
Erwini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菌落在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为灰白色,圆形,边缘整齐。 细菌菌体杆状,无荚膜,无芽孢,大小1.2~2.8μm×0.5~1.0μm,周生鞭毛2~8根 革兰氏染色阴性,硝酸还原强阳性。糖发酵不产气,兼性厌气,淀粉水解,对牛奶凝固。此菌分离出现率约80%。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被害鳞茎初为褐色水渍状,后呈“豆腐渣”状或“浆糊”状软腐发臭。空气湿度降低后鳞茎干缩仅剩空壳。浙贝软腐病也是影响浙贝过夏保种的一种重要病害,一般常与干腐病交替发生,防治方法基本相似。在浙江、江苏、湖南等产区均有发生。一般的发病率为1%~10%,严重时达20%以上。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原细菌病株在土壤、肥料及昆虫体内越冬。初侵染源病菌从自然裂口、虫伤、病痕及机械伤等侵入,初次侵染病组织产生的病菌再侵染寄主,形成再次侵染;依此循环往复,形成多次侵染。病细菌借助雨水、昆虫传播。温度与降水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在浙江,在梅雨季节极易暴发软腐病。田间地势低洼积水、土壤黏重、通气条件差的情况下,由于鳞茎经常淹水缺氧,产生的伤口不易愈合,软腐病发生较重。地下害虫既是病菌携带者,病菌的传播者,又是伤口制造者,病菌良好接种者。地下害虫为害重,软腐病发生亦重。
防治方法
(1)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地做种子田,并采用健壮、无病虫害的中等鳞茎作种;种子地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减少鳞茎伤口。(2)浙贝母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集中销毁,降低病菌基数。土壤条件不适宜于大地过夏的,可采取移地窖藏或室内贮藏或移地过夏,鳞茎起土后应挑选分级并摊晾,待鳞茎的呼吸强度和含水量降低后贮藏。(3)发病初期选用20%噻森酮悬浮剂6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5~7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