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白绢病 / 紫菀

病原
白绢薄膜革菌 Sclerotium rolfsii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蘑菇纲 Agaricomycetes
无乳头菌目 Atheliales
无乳头菌科 Atheliaceae
小核属 Sclerotium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病原菌丝洁白、绢丝状,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状扩展。菌丝有横隔,分枝常呈直角,分枝基部略缢缩。 菌核大多圆形,直径为0.9~1.3mm。2~3个或多个菌核能互相联接在一起。菌核表生,球形或椭圆形,平滑而有光泽如油菜籽,由白色变黄褐色。内部白色,构成细胞多角形,表面的细胞色深而小。菌核萌发时其周围长出辐射状白色菌丝体。 病原菌在自然条件下不易产生担子。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病菌为害植株基部与土面交界处及地下根茎部,引起皮层组织变褐腐烂,上生白色绢状菌丝体和油菜籽状菌核。近土面叶片受害,产生水渍状黄褐色不规则圆形轮纹斑,也有辐射状菌丝和较小的菌核。叶柄病斑梭形至长条形,扩展一周后,使叶萎垂,根茎腐烂加剧。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菌的菌核散落在土壤中,是病害的主要侵染来源。种栽也可带菌。病菌不产生孢子,主要靠菌丝生长扩展为害。菌核随水流、病土转移传播,一般6~10月发生,高温和湿润的砂壤土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改进耕度和栽培方法;选用无病种栽。(2)及时拔除田间中心病株,并使用石灰处理病穴;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于植株基部及其周围地面。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