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枯萎病 / 菊花

病原
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
丛赤壳科 Nectriaceae
镰孢属 Fusarium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气生菌丝繁茂,绒毛状,具分枝,多隔膜,白色至浅粉色,由于大量孢子生成而呈粉质,气生菌丝发达,不易产孢,培养基表面产生蓝紫色色素。 在麦汁培养基上生长稍慢,菌落呈灰白色,气生菌丝稀疏,易于产孢。从麦汁培养基上挑取少量菌丝,镜检发现大量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产孢细胞短,单瓶梗,大小4.4~15.0μm×2.5~4.4μm。 大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椭圆型,1~3个隔膜,多具3个隔膜,大小14.9~36μm×3.3~4.4μm,分生孢子梗长,分生孢子簇生; 小分生孢子数量多,卵形、长椭圆形或短棒状,具一个隔膜或无隔膜,大小4.3~5.6μm×2.3~3.0μm,由侧生分生孢子梗产生; 厚垣孢子近球形,1~2个细胞,顶生或间生;单生或双生,个别串生,直径7~11μm。 足细胞有不明显的足跟,2~5个横隔,以3隔居多,大小25.7~42.1μm×3.4~4.4μ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被害植株地上部叶片色泽变淡,失去光泽,稍呈波纹状,萎蔫下垂;一株中也有黄化枯萎叶片出现于茎的一侧,而另一侧的叶片仍正常。茎基部微肿变褐,表皮粗糙,间有裂缝,潮湿时缝中生有白色霉状物。根部受害,变黑腐烂,根毛脱落。纵、横剖切根茎,髓部与皮层间维管束变褐色,外皮出现黑色坏死条纹。近茎基部维管束变色较深,愈向上颜色逐渐变淡。病菌分泌的有害物质,破坏寄主细胞组织和堵塞导管,使水分供应受阻,植株很快萎蔫死亡。病株枯死的快慢,随菊花品种、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的不同而有差异。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生活或越冬。菌丝或孢子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也可随病土移栽时传播。病菌发育适宜温度24℃~28℃,条件适宜时病程2周即会出现病死株。6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上旬至8月上中旬,正值雨季,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发病,是枯萎病的危害盛期,特别是一些低洼积水的地块,常导致成片枯死。施氮肥过多,土壤偏酸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种植抗病品种。②与禾本科作物合理轮作。③加强栽培管理,平整土地,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④选择无病种苗,不从病田老根上分株繁殖。(2)化学防治 发现植株被病菌感染时,迅速施药,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根部浇灌,并对大田喷洒预防。对一些重病植株,及时拔除消毁,并对病株附近的土壤消毒。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 菊花 菊花枯萎病[5323]©刘赛 2022-11-08
  • 菊花 菊花枯萎病[5324]©刘赛 2022-11-08
  • 菊花 菊花枯萎病[5325]©刘赛 2022-11-08
  • 菊花 菊花枯萎病[5326]©刘赛 2022-11-08
  •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