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白锈病 / 牛膝

病原
牛膝白锈菌 Albugo achyranthis
科属分类
假菌界 Chromista
卵菌门 Oomycota
霜霉纲 Peronosporea
白锈菌目 Albuginales
白锈菌科 Albuginaceae
白锈属 Albugo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牛膝白锈菌未发现卵孢子;孢子囊椭圆形至圆柱状;寄主为苋科牛膝属植物。该菌引起的白锈病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孢子堆生于表皮下,主要叶背生,白色,后期淡黄色。牛膝白锈菌孢囊堆较小,直径0.5~3.0mm。孢子囊棍棒状,单胞,无色,串生于孢囊梗顶端,大小12~34μm×9~20μm。孢囊梗棍棒形,栅栏状排列。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坏死,变色
为害特点
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叶正面出现黄色褪绿小斑点,叶背面对应处有圆形、近圆形或多角形的白色疱状物,微隆起,为病菌的孢子堆。孢子堆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卵孢子),孢子消失后,叶片正反面发病部位均呈黑褐色不定形角斑。若病害发生在叶柄幼芽等部位,先产生淡黄色斑点,后成白色疱斑,可导致茎秆肿大畸形。发病严重的田块所有植株均发病。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被害组织中或黏附在种子上越冬,以后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萌发生芽管,从气孔侵入寄主引起发病。寄主病斑上产生的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此外,菌丝体也可在留种株上越冬,产生孢子囊传播为害。白锈病通常是低温高湿病害。孢子囊和卵孢子萌发适温为10℃,最低为1℃,最高为20℃。在高温(25℃以上)或干旱时,孢子囊和卵孢子不易萌发。若气温日夜温差较大,有露水凝结,有利于孢子囊的萌发侵入。春、秋阴雨连绵的天气及排水不良田块,白锈病容易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在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牛膝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和落叶等,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少菌源;合理轮作,建议与禾本科作物、豆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不可与苋科植物轮作。(2)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