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叶斑病 / 乌头

病原
莱科壳针孢 Septoria lycoctoni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壳针孢属 Septori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分生孢子器,黑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58.1~94.5μm,有孔口,埋生于叶两面,正面比背面多。分生孢子,线形,无色,直或弯曲,0~3个隔膜,大小22.5~42.5μm× 1~1.5μ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一般先从基部叶开始发病,后逐渐蔓延到全株。叶面上病斑初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显,稍隆起,病斑不受叶脉限制,叶背病斑颜色较浅。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生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使全株叶片焦枯而死。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随病叶遗落在土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携带病土的种根和带菌种子也是初侵染来源。病害一般于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直至收获。病菌侵入寄主组织后,菌丝在寄主细胞间隙生长,使组织遭到破坏而死亡。菌丝成熟后,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器,释放新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扩大蔓延。4月下旬,当平均气温17.8℃、相对湿度74%~82%时为发病高峰,6月中旬,乌头打尖后,平均气温28.8℃,相对湿度78%,最适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为第二次侵染高峰期。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水滴飞溅传播,昆虫和农事操作也能传播。乌头连作,土壤内积累大量的病菌,第二年发病早而重。
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乌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2)加强田间管理 注意施足底肥;天气干旱时及时浇水,但要防止大水漫灌,雨季及时排除积水,防止造成田间高湿的小气候;田间发现病叶后,及时摘除病叶,并进行深埋或烧毁。(3)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悬浮剂500倍液,隔7~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