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ex DC.
科属分类
豆科 Fabaceae
甘草属 Glycyrrhiza
甘草属 Glycyrrhiza
中文俗名
病虫概况
分布区域
生于向阳干燥的河岸沙质地,盐渍化土壤,钙质草原等地。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山东等地。药材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
形态描述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30-70厘米,罕达1米。根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长而粗大,根及根茎外皮呈澹黄褐色,红棕色,暗棕色或深褐色。茎直立,稍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及刺毛状腺体。托叶披针形,被白色纤毛,早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7枚,具短柄,长1毫米许;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2-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或近钝状,基部通常圆形,两面被腺体及短白毛。总状花序腋生,较叶序短,长5-12厘米,花密集;小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膜质,褐色;花萼钟形,长约为花冠的1/2而稍长,萼齿5,披针形,较萼筒略长,外被白色短毛或浅棕色腺毛,内无毛而有棕色腺体;花冠蝶形,蓝紫色,长约14-25毫米,无毛;旗瓣大,长椭圆形,先端圆或微缺,下部有短爪;龙骨瓣直,较翼瓣短,翼瓣长圆形微弯,基部一侧下伸呈长爪;雄蕊10,二体,9枚基部连合,花丝长短不一,花药大小不等,雌蕊1,子房无柄,上部渐细成短花柱,密被腺体。荚果条形,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通常宽6-8毫米,多数紧密排列成球形,窄长,外密被刺毛状腺体,黄褐色刺状腺毛和少数非腺毛。种子3-11粒,扁圆形或肾形,黑褐色光亮。花期7-8月,果期8-9月。
药用部位
以根及根茎入药。中药名: 甘草,国老。
病害列表 共2条
中文名 | 为害情况 |
---|---|
甘草锈病 |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春季幼苗出土后即在叶片背面生圆形、灰白色小疱斑,后表面破裂呈黄褐色粉堆,为病菌夏孢 |
甘草褐斑病 |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3mm,中央灰褐色,边缘有时不明显。后期常多个病 |
虫害列表 共8条
中文名 | 为害情况 |
---|---|
甘草胭脂蚧 | 甘草胭脂蚧PorphyrophorasophoraeArchangelskaya异名宁夏胭珠蚧Por |
甘草广肩小蜂 | 当甘草开花有幼荚形成时,该虫交尾产卵于豆荚表皮内,幼虫孵化后蛀入甘草种子内取食,被害豆粒颜色由青逐渐 |
跗粗角萤叶甲 | 专食性危害,成虫、幼虫均可取食甘草新鲜叶片的叶表组织和叶肉,被害处呈浅灰色,痕迹不一,叶片被钻孔钻洞 |
榆蓝叶甲 | 该虫在华北地区主要为害榆树,成虫和幼虫均食叶片,常将整株榆树的叶子吃光,仅留叶脉。在新疆地区为害甘草 |
甘草豆象 | 主要为害甘草的叶片、豆荚和种子。成虫为害叶片,影响甘草的经济产量,孵化后的幼虫蛀入豆粒内取食为害,造 |
小绿叶蝉 | 以若虫或成虫吸食甘草的叶、芽、幼枝、幼芽,先呈现出银白色的点状斑,随后叶片失绿呈淡黄色,最后脱落。除 |
苜蓿蚜 | 其寄主除了甘草外,还包括苜蓿、红豆草、三叶草、紫云英、紫穗槐、豆类作物等植物。以成蚜、若蚜群集在甘草 |
黑绒鳃金龟 | 除了为害甘草外,其寄主还包括牡丹、桑、桃、月季、芍药等植物。黑绒金龟子食性杂,主要啃食甘草幼叶,幼苗 |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农残限量 共0条
产品名 | 农药名 | 限量值 | 标准来源 | 备注 |
---|
文献记录
植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