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腹潜甲 Anisodera rugulosa / 阳春砂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铁甲科 Chrysomelidae
Anisoder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铁甲科 Chrysomelidae
Anisoder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国内仅报道云南有分布,2006年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首次发现为害,此虫在景洪市等砂仁产区都有分布。
形态描述
成虫:背面褐黄至褐红色,微具光泽;腹面、触角及足黑褐至黑色,第2~4腹节的后缘及腹部末节褐黄;腹面除末节外均有光泽。头顶在复眼间隆起不明显,具刻点,中央有一细纵沟;额唇基在中央无纵隆起;上唇凸出,前壁平削并带光泽。触角几达体长之半,基部第1~6节背面及第1~4节或第5节腹面有光泽及细刻点,余节幽暗;第1节最粗壮且膨大,略大于第2节,与第7~11节全为筒形,第3节很长,为第2节的一倍半并与末节长度接近。第3~6节在端部略膨,其中第4、第5节与第7~10节长度和第1节接近,第6节较短。前胸背板接近方形,宽略胜于长,前后缘接近平直,有时后缘中部微弓,侧缘在前端及中部明显突出,突出处呈波状并有稀疏短毛;中区拱凸,中央有一条明显的浅纵沟,基部明显低洼,两侧的前和后方各有一个明亮的小隆块,侧区各有一个自前伸向后部的纵凹洼。小盾片舌形。鞘翅两侧接近平行;刻点浅,排列不规则,近翅端的刻点极其细密;小盾片行有6~7个刻点;翅上的5条脊线比较完整。前胸腹板刻点极密并相互连接,后胸腹板皱纹一般较粗;腹节腹面刻点较细,以末节最多。足各节有细刻点,前胫节端部内沿突出成齿。雌虫在腹部末节后面有一块以棕黄色毛围成的半圆形区,在中央,有一条浅纵凹,凹表面无刻点,有光泽。雄虫在腹部末节有较长的毛,但不围成半圆形,中央无纵凹。体长13~17.4mm;体宽6~7m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果
为害症状
缺刻
为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为害阳春砂仁果实。果实被害后,种子变黑褐至黑色,果皮也变为黑褐至黑色。8~9月在采收的果实中仍有皱腹潜甲幼虫蛀食。发生率达30%以上。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2006年8月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首次发现其幼虫蛀食砂仁果实。发生规律不详。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田间发现被害虫果及时剪除销毁。
2.化学防治 成虫活动期喷施适宜药剂防治。
2.化学防治 成虫活动期喷施适宜药剂防治。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为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