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褐天牛 Nadezhdiella cantori / 化州柚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天牛科 Cerambycidae
Nadezhdiella
中文俗名
褐天牛;牵牛虫;老木虫
分布区域
在国内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海南、香港、台湾等地;国外分布于泰国、印度。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26~51mm,宽10~14mm。体黑褐色到黑色,有光泽,被灰色或灰黄色短绒毛。头顶两眼之间有一极深的中央纵沟,触角基瘤之前,额中央又有两条弧形深沟,呈括弧状;触角基瘤隆起,其上方并有一小瘤突。雄虫触角超过体长1/3~1/2,雌虫触角较体略短;第1节特别粗大,密布细刻点,并具横皱纹;第3~4节末端膨大,略呈球形;全角各节内端角均无小刺。前胸背板上密生不规则的瘤状褶皱,沿后缘两条横沟之间的中区较大,有时呈现为两条横脊。鞘翅肩部隆起,两侧近于平行,末端较狭,端缘斜切,内端角尖狭。翅面刻点细密。
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逐渐变黄,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80mm,前胸宽约17mm。乳白色,体呈圆筒形。头的宽度约等于前胸背板的2/3,口器上除上唇为淡黄色外,其余为黑色。3对胸足未全退化,尚清晰可见。中胸的腹面、后胸及腹部第1~7节背腹两面均具步泡突。
蛹:淡黄色,翅芽叶形,长达腹部第3节后缘。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缺刻
为害特点
为害化橘红,还为害柑橘类、柠檬、柚、菠萝、葡萄、黄皮、花椒等多种果树和林木。以幼虫蛀食植物枝干。被害枝干上的孔洞纵横交错,蛀道内光滑或充满粪屑,不仅中断了水分与营养物质运输,并成为其他害虫或腐生菌类入侵、滋生的场所,导致树势减弱、千疮百孔,轻者树体生长不良,重者风吹易折、枝枯树死。本种同时还是一种药用昆虫,可用于小儿惊风、跌打损伤、乳汁不下等症。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在广东化州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虫道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5~8月产卵,卵多产于近主干分枝处的裂缝及树皮凹陷不平处,每处产卵1粒,个别2粒。幼虫蛀干为害,经过2年到第3年5~6月化蛹,8月以后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较强,平时多栖息在树木的枝杈间,雨前天气闷热,出洞活动也多。初孵幼虫先在卵壳附近皮层下横向蛀食,开始蛀入皮层时,有胶质分泌物流出。低龄幼虫的虫粪一般呈白色粉末,并附着于被害孔口外。当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后,先横向蛀行,而后向上蛀食。中龄幼虫的虫粪呈锯木屑状,且散落于地面;高龄幼虫的虫粪呈颗粒状,老熟幼虫的虫粪中杂有粗条状木屑。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加强培育和水肥管理,剪除病虫枝,增强树势,砍除受害严重的植株,并及时销毁;在4月成虫产卵前期,将塑料布裁成宽20cm左右的条带,包扎距地面1m以下的枝干,防止成虫产卵。在有新鲜虫粪的树干处,用钢丝钩杀蛀道内幼虫。
2. 生物防治 于幼虫期,选择气温在25℃以上的晴好天气释放管氏肿腿蜂,可有效防治天牛幼虫。
3. 化学防治 在有新鲜虫粪的排粪孔处,清除虫粪后,用脱脂棉吸取药剂塞入虫孔内(或用注射器注入药液),再用湿泥密封虫孔。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为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