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蝇 Delia antiqua / 山麦冬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双翅目 Diptera
花蝇科 Anthomyiidae
De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双翅目 Diptera
花蝇科 Anthomyiidae
Delia
中文俗名
蒜蛆
分布区域
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在我国分布于青海、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辽宁、河北、北京、河南、江苏、山东等地。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5~7mm。雌虫体灰黄或灰黑色,两复眼间距较宽,约为头宽的1/3;胸、腹部背面无斑纹;中足胫节外方有2根刚毛。前翅长椭圆形,透明,稍弯,弯内有纵凹陷,有基背毛和背中毛,背中毛长度为基背毛长度的2倍。雄虫体略小,暗褐色,两复眼非常接近,复眼间最狭窄部分比中单眼的宽度小。胸部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面中央有1条黑色纵纹,各腹节间有1条黑色横纹。后足胫节内下方有1列稀疏等长的刚毛。前翅长椭圆形,透明,稍弯,弯内有纵凹陷,有基背毛和背中毛,基背毛长度不及背中毛长的1/2。
卵:白色,卵形,长1~2mm,有部分卵中间透明,置于水中可以漂浮。
幼虫:蛆状,一龄幼虫体长1~2mm,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增长,白色,幼虫行动灵活,老熟时体长7~8mm,黄白色或者黄色。幼虫前端有一黑色口钩,腹部末端截面上生1对椭圆形红色气门和7对突起,第1对突起略高于第2对,第7对很小。
蛹:长4~5mm,长椭圆形,红褐色或黄褐色,前端背面有1对气孔呈一定角度,尾部有7对突起,1对椭圆形红色气门。
卵:白色,卵形,长1~2mm,有部分卵中间透明,置于水中可以漂浮。
幼虫:蛆状,一龄幼虫体长1~2mm,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增长,白色,幼虫行动灵活,老熟时体长7~8mm,黄白色或者黄色。幼虫前端有一黑色口钩,腹部末端截面上生1对椭圆形红色气门和7对突起,第1对突起略高于第2对,第7对很小。
蛹:长4~5mm,长椭圆形,红褐色或黄褐色,前端背面有1对气孔呈一定角度,尾部有7对突起,1对椭圆形红色气门。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根,茎
为害症状
变色,萎焉
为害特点
寄主植物为圆葱、大蒜、大葱和韭菜等百合科葱属植物,幼虫钻入植物鳞茎内取食为害,形成孔洞引起病原菌导致鳞茎腐烂,受害植株叶片枯黄甚至凋萎死亡。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葱蝇1年2~4代,多数国家和地区1年3代,以蛹越冬。次年春季平均温度约8℃时成虫开始羽化交尾产卵,卵产于叶基部、茎和植株附近土下1cm处,堆产,卵期约为3天。4月下旬至5月初为第1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幼虫期17~18天,5月下旬至6月初为第1代成虫发生盛期,蛹期14天。6月上中旬为第2代幼虫盛发期,6月底,葱蝇以蛹在土中越夏,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第2代成虫,10月上中旬为第3代幼虫盛发期。葱蝇常与韭菜迟眼蕈蚊混合发生为害,为害特点与韭菜迟眼蕈蚊颇为相似。葱蝇以幼虫取食麦冬叶片基部和根茎,引起腐烂导致叶片萎蔫发黄枯死。葱蝇蛹抗寒性较高,可在4℃下保存很长时间,大多数蛹3~5天后转移到4℃条件下可以存活6个月,少部分葱蝇蛹可以存活1年以上。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换茬,避免麦冬连作或与大蒜、葱、韭菜等百合科作物轮作,与麦类、蚕豆等作物轮作,减少葱蝇发生;合理施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2. 化学防治 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在播种期沟施、幼虫期地下灌根、成虫期地上喷雾等方式防治葱蝇。
2. 化学防治 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在播种期沟施、幼虫期地下灌根、成虫期地上喷雾等方式防治葱蝇。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为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