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指管蚜 Uroleucon gobonis / 红花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半翅目 Hemiptera
蚜科 Aphididae
Uroleucon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半翅目 Hemiptera
蚜科 Aphididae
Uroleucon
中文俗名
牛蒡长管蚜
分布区域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宁夏、山东、河南、浙江、台湾等地。
形态描述
无翅孤雌蚜:体长约3.6mm,体黑色,触角第3节有小圆形隆起,次生感觉圈35~48个。腹管长圆筒形,基部粗大,向端部渐细,基部有横纹,中部有瓦纹,端部有网纹。尾片圆锥形,有曲毛13~19根,并带有微刺。有翅孤雌蚜:体长约3.1mm,头、胸部黑色,腹部色淡,有黑色斑纹。触角约长于身体,第3节有小圆形隆起,次生感觉圈70~88个,分散于第3节全长,腹管楔形。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茎,叶
为害症状
变色,畸形,萎焉
为害特点
药用植物寄主有红花、牛蒡、白术、苍术及蓟属植物。多聚集在红花顶叶嫩茎部位吸食汁液,造成枝叶呈现黄褐色微小斑点,茎叶短小,分枝和孕蕾数减少,减产可达50%以上。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在我国东北1年10多代,以卵在牛蒡和蓟类等植株叶背、枝茎和接近土面的根基处越冬。次年春季卵孵化为干母后,开始孤雌生殖后代为害牛蒡,5月间有翅蚜向红花迁飞,一部分继续留在牛蒡上为害。在吉林,6月中旬大量发生为害,7月上中旬田间蚜虫出现第2个小高峰,以后数量随之减少。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有翅蚜又从红花向牛蒡等越冬寄主迁飞,发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红花指管蚜有强烈的趋嫩绿习性。在红花营养生长期,绝大多数蚜虫群聚在红花植株的顶叶和嫩茎上。但是随着生长点生长停滞老化,陆续转移分散到植株中下部的叶背面取食。据观察,红花指管蚜在红花田内有两次产生有翅蚜迁飞分散过程,第1次在6月中下旬,红花孕蕾前后,第2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红花孕蕾后期至开花初期。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适期提早播种比迟播红花受蚜虫为害轻。在北方春播地区,3月中下旬解冻后即可播种,南方秋播地区,应适时播种,保证苗全苗壮;春季合理施肥,提高红花耐害能力;红花和马铃薯间作能推迟蚜虫迁入红花田的时期,实行红花和马铃薯间作,是防治红花指管蚜的易行有效措施。
2. 生物防治 红花指管蚜常见的天敌种类有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大草蛉、小草蛉、食蚜蝇等。龟纹瓢虫1头成虫一昼夜取食蚜虫35~49头。1头食蚜蝇幼虫取食蚜虫25~30头。在适宜的条件下,天敌能明显抑制红花指管蚜的种群数量和为害,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3. 化学防治 红花苗期至孕蕾期受蚜虫为害最为严重,可选用适宜药剂喷雾防治。
2. 生物防治 红花指管蚜常见的天敌种类有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大草蛉、小草蛉、食蚜蝇等。龟纹瓢虫1头成虫一昼夜取食蚜虫35~49头。1头食蚜蝇幼虫取食蚜虫25~30头。在适宜的条件下,天敌能明显抑制红花指管蚜的种群数量和为害,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3. 化学防治 红花苗期至孕蕾期受蚜虫为害最为严重,可选用适宜药剂喷雾防治。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为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