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金针虫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 当归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叩甲科 Elateridae
Pleonomus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叩甲科 Elateridae
Pleonomus
中文俗名
节节虫;钢丝虫;铁丝虫;土蚰蜒;芨芨虫
分布区域
沟金针虫是中亚大陆的特有种类。在我国南至长江流域沿岸,北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北京、辽宁丹东,西至陇中东部和陇东南部,东至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形态描述
成虫:雌虫体长14~17mm,体宽4~5mm,体较扁;雄虫体长14~18mm,体宽约3.5mm,体形细长。雌虫体深褐色,体及鞘翅密生金黄色细毛。头扁平,头顶呈三角形洼凹,密生明显刻点;触角深褐色,略呈锯齿状,11节,长约前胸的2倍。前胸背板发达,前窄后宽,宽大于长,向背面呈半球形隆起,在正中部有极细小的纵沟,后缘角稍向后方突出。雄虫体细长,触角12节,丝状,长可达鞘翅末端,足细长。
卵:乳白色,椭圆形,长约0.7mm,宽约0.6mm。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mm,体宽约4mm。金黄色,宽而略扁平。体表被有黄色细毛。头部黄褐色,扁平,上唇退化,其前缘呈锯齿状突起。
蛹:纺锤形。蛹初期体淡绿色,后渐变为深色。
卵:乳白色,椭圆形,长约0.7mm,宽约0.6mm。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mm,体宽约4mm。金黄色,宽而略扁平。体表被有黄色细毛。头部黄褐色,扁平,上唇退化,其前缘呈锯齿状突起。
蛹:纺锤形。蛹初期体淡绿色,后渐变为深色。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除了为害太子参、丹参、西洋参、白及、人参、菊花等药用植物外,还为害麦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多种植物的根。该虫以幼虫啃食植物根茎,致使幼根茎成小孔,出现死苗、缺苗和块茎腐烂。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以各龄幼虫或成虫在土下越冬,3月上中旬幼虫上升到表上层,开始取食为害,4月上中旬是活动为害盛期。
防治方法
以豆饼、花生饼或芝麻饼作饵料,先将其粉碎成米粒大小,用锅炒香后添加适量水分,待充分吸收后,按50:1的比例拌入药液,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害虫活动区诱杀,或与种子混播,药剂浇灌被害部位。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为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