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蝼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 川贝母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直翅目 Orthoptera
蝼蛄科 Gryllotalpidae
Gryllotalpa
中文俗名
单刺蝼蛄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发生区遍及华北、东北和西北。
形态描述
成虫:雌虫体长45~66mm,头宽约9mm;雄虫体长39~45mm,头宽约5.5mm。体黄褐色,全身密被黄褐色细毛。头部暗褐色,触角鞭状。前胸背板盾形,背中央有1个心脏形、凹陷、不明显的暗红色斑。前翅黄褐色,覆盖腹部不到一半;后翅远超腹部,达尾须末端。足黄褐色,前足发达;其腿节下缘不平直,中部向外突,弯成“S”形;后足胫节内侧仅有1个背刺。
卵:椭圆形。初产时为黄白色,后为黄褐色,孵化前为深灰色。若虫:共13龄。初孵若虫体长约3.5mm,末龄若虫体长约41.2mm。初孵时体乳白色,以后体色逐渐加深,复眼淡红色,头部淡黑色;前胸背板黄白色,腹部浅黄色,二龄以后体黄褐色,五龄后基本与成虫同色,体型与成虫相仿,仅有翅芽。
形态照片
  •  华北蝼蛄[18016]©Pavel Gorbunov 2023-11-11
  •  华北蝼蛄[18017]©Pavel Gorbunov 2023-11-11
  • 人参 华北蝼蛄[12250]©陈君 2023-03-05


  •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缺刻
    为害特点
    华北蝼蛄食性广而杂,除为害川贝母等药用植物外,还为害棉花、麦类、豆类、甘薯、花生等多种旱地作物和林果苗木。该虫以成虫、若虫咬食川贝母幼苗、幼根和嫩茎,可咬食成乱麻状或丝状,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缺苗断垄。另外,蝼蛄在土壤表层窜行为害,造成幼苗吊根,导致幼苗失水而死,损失非常严重。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华北蝼蛄在各地约需3年完成1代。在华北地区,6月上旬为成虫交配盛期。越冬成虫产卵盛期在6~7月;卵孵化盛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气温是影响卵期和孵化率的主要因素。若虫到秋季达8~9龄时,深入土中越冬。越冬若虫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为害,当年蜕皮3~4次,至秋季以大龄若虫越冬,第3年越冬后,春季又开始活动,8月上中旬若虫老熟,最后一次蜕皮为成虫;为害一段时间后即以成虫越冬,至第4年5月开始交配产卵。华北蝼蛄的活动规律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土深10~20cm处,土温为16℃~20℃、土壤含水量为22%~27%,有利于蝼蛄活动。在雨后或灌溉后,蝼蛄为害加重。因此,蝼蛄在春、秋季节有两个为害高峰。华北蝼蛄喜欢在腐殖质多的壤土和砂壤地、轻盐碱地产卵。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深翻土地,适时中耕,清除杂草,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2.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将其消灭在产卵之前。
    3. 化学防治 将豆饼、米糠、麦麸等煮至半熟或炒七分熟,或将新鲜菜叶或杂草切碎,与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拌成毒饵,于傍晚均匀撒在苗床或分成小堆放置在田间,可诱杀蝼蛄。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为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