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真切胸叶蜂 Eutomostethes sp. / 薯蓣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膜翅目 Hymenoptera
叶蜂科 Tenthredinidae
Eutomostethes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在四川省南川县发生。该虫以幼虫为害山药叶肉。
形态描述
成虫:体紫蓝色,带有光泽。雄虫体长6~8mm,翅展12~15mm,雌虫体长10~12mm,翅展20~23mm。触角黑色,丝状9节,第3节较长。复眼灰褐色,唇淡黄色,3对胸足的腿节与近胫节处的2/3处着生淡黄色茸毛。翅膜质淡褐色,翅脉清晰;前翅翅痣为黑褐色。雄虫尾部末端呈椭圆形。雌虫腹部肥大,腹面第8节藏有黄褐色锯齿状产卵器,尾部呈稚形,着生1撮褐色毛。
卵: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半透明状,逐渐变为黄色,近孵化前为灰白色。
幼虫:共6龄。体灰白至灰黑色,头、胸足褐色,体节11节,随虫龄增加,背线由绿色变为黑色,每体节多皱纹,气门点11对,幼虫腹足7对退化为肉质马蹄形,臀足1对。
蛹:离蛹,早期呈紫色,逐渐变为紫蓝色并带有光泽。茧长8~14mm,宽7~9mm。椭圆形泥粒状,内壳光滑呈褐色。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缺刻
为害特点
山药通常在霜降之后收获,一旦受黑真切胸叶蜂为害,将提早在8月下旬倒苗枯萎,严重影响山药生产。受害较轻时产量损失为25%,严重发生时产量损失可达73%。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黑真切胸叶蜂在四川南川三泉地区1年1代。成虫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出土,随即交配,产卵于山药植株的茎及较老的叶柄表皮内,7~8月是幼虫为害盛期。成虫多在8~11时羽化。天气晴朗时成虫活跃,雨天或阳光强烈时,多栖息在植物叶背或阴凉处,或潜伏在疏松土中。成虫具有假死性,寿命3~5天。主要取食植物的花粉、花蜜及雨露。成虫出土后1~2天交配,多在9~11时,历时3~7分钟。雌虫交配后随即寻找产卵场所。卵多产在植株中下部及较老的叶柄表皮内,每头雌虫产卵量为42~102粒。雌雄比为1:1.7。卵粒排列整齐。刚产卵的部位不易发现,植株表皮变褐后明显。卵孵化率达91.4%。卵期为14~16天。幼虫的孵化多在夜间,1~2龄幼虫多集中在同一叶片为害,取食叶肉,剩下表皮与叶脉。3龄开始取食全叶,随着虫龄增加食量增加。4龄以上幼虫具有分散转移为害的习性。夜间取食量大于白天。6龄幼虫蜕皮前2~4小时不取食,排空腹内粪便,蜕皮后虫体缩至11~16mm,体色由蜕皮前灰黑色变为紫蓝色。老熟幼虫蜕皮后,潜入5~10cm土层中做泥茧化蛹。越冬代预蛹在翌年5月,气温达21.4℃开始发育。蛹期7~13天。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产卵期剪除产卵枝条,或在幼虫低龄时,利用其聚集取食为害的特点,人工摘除虫叶。
2. 化学防治 在幼虫发生高峰时期选用BT或适宜药剂喷雾防治。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为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