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齿锤角叶蜂 Odontocimbex svenhedini / 刺五加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膜翅目 Hymenoptera
锤角叶蜂科 Cimbicidae
Odontocimbex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分布于甘肃兰州和天水
形态描述
雌成虫:体长14~18mm。体黑色,前胸背板前缘、翅基片、气门后片、腹部第4背板,第5背板两侧及背中央前缘,第6背板两侧前角均呈浅黄色。上唇、锯鞘黄褐色。上颚端部,口须、各足胫节端部及胫节距浅褐色。触角暗褐色至黑褐色。前翅基部3/5透明,端部2/5明显烟色,翅痣下方具1深色烟色斑。后翅透明,端缘浅烟色。触角与胸等长,触角第8节与第9节于背侧分节明显。中胸背板沟窄深;中胸小盾片平坦,长是宽的2.2倍,且具一浅中沟;后胸小盾片很短,横形隆起,无突峰。足基节简单,无齿;中后足股节端部各具一小齿;产卵器等长于前足胫节,锯鞘大,为锯基长的2倍。雄成虫:体长18~22mm。体色及构造类似雌成虫,其区别在于:腹背板正背面具间断性黄白色边;颚眼距为复眼长的1/2;眼间距远窄于眼高;上眶沿单眼后区侧沟具一明显突起;翅呈显著烟褐色;后足基节各具一尖长内脊和2排内齿及外齿;中后足股节各具2排腹齿和一排大端齿;下生殖板宽大于长,端部宽圆形凹入;阳茎瓣简单。
卵:肾形,嫩绿色,长约2.5mm,宽约1.0mm。
幼虫:初孵幼虫体灰色,头亮黑色,体长7.0~7.2mm,头宽1.0~1.1mm;4龄幼虫虫体灰色至浅黄绿色,背中线明显,胸足基节外侧各具一黑色瘤突,跗节及爪黑色,腹足基节外侧基部各具3黑色点斑,跗节外侧具一黑色小斑。老熟幼虫体乳黄色,头宽约4.0mm,体长36~47mm。茧:灰褐色,革质,呈长椭圆形,中央略缢缩,长20~27mm,宽10~14mm。
蛹:初蛹乳黄色,长18~22mm,宽约10mm,复眼褐色,腹部各节侧缘砖红色。后期蛹之头、触角、翅、足跗节、第2节胸背板及并胸腹节、腹部各节黑色,翅肩片乳白色。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缺刻
为害特点
寄主植物为刺五加,主要取食刺五加叶片,食量大,取食速度快,造成部分区域刺五加光秃无叶,仅存叶柄,致使生长量下降,甚至整墩死亡影响其产量。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在甘肃天水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或寄主周围植物枝条上结茧越夏或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化蛹,蛹期13~15天。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成虫期结束。4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上旬卵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高峰期,卵期9~11天。6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7月中旬幼虫期结束。幼虫老熟后,于被害枝及周围其他植物细枝上结茧越夏或越冬。
成虫在茧内羽化,羽化后在茧内停留5~8天后在茧壳顶部咬一个8~10mm圆形羽化孔钻出。成虫多在上午10时羽化。成虫雌雄比为1.25:1。成虫飞行活动能力弱,喜光,中午进行交尾和产卵。卵单个散产。单雌怀卵量平均112粒。2龄幼虫不取食主脉,3龄后幼虫连同叶脉一并取食,仅留叶柄。幼虫随虫龄增长而食量增大,3龄以后食量大增,4龄和5龄幼虫一天能分别取食5~8片和8~10片刺五加叶片。6月上中旬幼虫进入暴食期,常将整片林分树冠叶片食光。老熟幼虫结茧前较活跃,爬行迅速以寻找最适结茧场所,停止取食2天后寻找细枝结茧,做茧时其腹末3~5节附于细枝上,头部左右摇动,先吐丝附于头部及胸背部于细枝上,然后扭转身体头端向上吐丝结茧,约1小时后掉转身体于另一端吐丝结茧,数次调转头部方向吐丝结茧,整个做茧过程大需要1.5小时以上。
防治方法
1. 人工防治 双齿锤角叶蜂的茧结于寄主和周围植物的细枝上,在冬季和春季人工摘除越冬茧。
2. 化学防治 在幼虫发生时期,选用适宜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为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