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木蛾 Thymiatris loureiriicola / 肉桂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鳞翅目 Lepidoptera
织蛾科 Oecophoridae
Thymiatris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鳞翅目 Lepidoptera
织蛾科 Oecophoridae
Thymiatris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在我国海南、福建等肉桂产区普遍发生。
形态描述
成虫:雌蛾体长20~22.5mm,翅展43~50mm;雄蛾体长14~17mm,翅展36~42mm,体银灰色。头部灰黄色,触角丝状,基部灰黄色,鞭节褐色;复眼褐色;喙退化,下唇须发达,端部尖细,向上弯曲。胸部背面土黄色,基部有1黑褐色细带,中胸背板密被银灰色鳞片;前足土黄色,中足黑褐色,后足灰褐色;前翅近长方形,银灰色,近前缘1∕3处有1灰黑色纵带,顶角及外缘具6~8个黄褐色斑点,斑块内侧具1黑色弧状斑,中室中部、端部各有l黑斑点与前缘黑带相连,后翅近三角形。灰黑褐色,近外缘黄褐色,外缘有l黑带,缘毛灰黄色。腹部背面第2节土黄色,其他各节灰黑色,腹面各节均为灰黑色;侧面银灰色。
卵:长椭圆形,长1~1.2mm,顶端平,底部稍圆,表面满布网格状花纹。初产时黄绿色,后渐变浅紫红色。
幼虫:成熟幼虫体长28~35mm,体黑褐色,体背大部分骨化。头部黑色,上唇褐色,唇基具5~6条横向皱纹,头壳上密布鱼鳞状突起。前胸背板及臀板黑褐色;各胸节具8根、腹节具6根刚毛。腹足趾钩为三序全环。
蛹:长9~25mm,棕黄色。头部前端具1对棱锥状小突起。头及中胸背板密布黑褐色小齿状突。腹部第5~7节有横向排列的黑褐色小刺列,第5、第6节腹面各具l对乳状突,腹末钝圆,密布皱纹。
卵:长椭圆形,长1~1.2mm,顶端平,底部稍圆,表面满布网格状花纹。初产时黄绿色,后渐变浅紫红色。
幼虫:成熟幼虫体长28~35mm,体黑褐色,体背大部分骨化。头部黑色,上唇褐色,唇基具5~6条横向皱纹,头壳上密布鱼鳞状突起。前胸背板及臀板黑褐色;各胸节具8根、腹节具6根刚毛。腹足趾钩为三序全环。
蛹:长9~25mm,棕黄色。头部前端具1对棱锥状小突起。头及中胸背板密布黑褐色小齿状突。腹部第5~7节有横向排列的黑褐色小刺列,第5、第6节腹面各具l对乳状突,腹末钝圆,密布皱纹。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茎
为害症状
缺刻,坏死
为害特点
寄主为多种肉桂和樟树等药用植物和林本。据福建调查,肉桂被害株率40%~96%,每株有虫1~6头,平均3.2头。幼虫在二三年生小枝条分叉处吐丝结网,在网下钻孔蛀入茎内木质部,伸达髓心,形成坑道。虫粪排在洞外,并以丝和木屑缠成堆,堵住洞口。洞口周围2~3cm树皮常被剥食成环状,木质部外露,上下两端树皮呈瘤状。蛀孔以上枝条叶片稀少,失去光泽或整个枝条枯死。幼树受害可造成整株枯死或因主干被害枯死而侧枝丛生。少数高龄幼虫定居大树主干中,将木质部蛀成10cm左右深的坑道,藏身其中,将洞口附近叶片拖至洞边,身体一半伸出洞外取食,未食完残叶缠在洞口。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海南省1年2代,无明显越冬或越夏现象。第2代幼虫在次年化蛹羽化,成虫2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第1代卵发生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下旬,幼虫发生期在4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9~10月第1代成虫羽化,第2代卵期为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幼虫期11月上旬至次年2月。
成虫多于晚上在虫道内羽化,爬出时常在洞口留下一些银白色鳞片,蛹壳留在洞内。羽化后半小时翅展开,即可飞翔。成虫白天静伏在叶背或枝条上,晚上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一般羽化后次日交尾,随后产卵。每雌蛾产卵130~237粒,平均194粒。卵产于树枝分叉处,叶柄基部或树皮裂缝处,每处少则2~3粒,多则7~8粒。幼虫孵化后取食嫩芽或嫩树皮,并很快蛀入枝条内取食。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一生为害枝条3~4根。随虫龄增大,为害枝条逐渐增粗,直径1~3cm枝条可被蛀食。幼虫咬枝时,先横向自木质部蛀入髓心,然后垂直向下蛀食,形成拐杖形虫道。幼虫老熟后在近洞口处吐丝结膜,堵住通道,经10~40天预蛹期化蛹。蛹在虫道内可借腹部齿列上下活动。肉桂木蛾发生与环境关系密切,相对湿度为88%~95%有利于成虫羽化,湿度太低会使蛹干瘪而死。另外,肉桂生长旺盛,郁闭度达0.7的肉桂林,株被害率低,约为40%;肉桂生长差,郁闭度在0.3以下的内桂林,株被害率可高达87%以上。
成虫多于晚上在虫道内羽化,爬出时常在洞口留下一些银白色鳞片,蛹壳留在洞内。羽化后半小时翅展开,即可飞翔。成虫白天静伏在叶背或枝条上,晚上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一般羽化后次日交尾,随后产卵。每雌蛾产卵130~237粒,平均194粒。卵产于树枝分叉处,叶柄基部或树皮裂缝处,每处少则2~3粒,多则7~8粒。幼虫孵化后取食嫩芽或嫩树皮,并很快蛀入枝条内取食。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一生为害枝条3~4根。随虫龄增大,为害枝条逐渐增粗,直径1~3cm枝条可被蛀食。幼虫咬枝时,先横向自木质部蛀入髓心,然后垂直向下蛀食,形成拐杖形虫道。幼虫老熟后在近洞口处吐丝结膜,堵住通道,经10~40天预蛹期化蛹。蛹在虫道内可借腹部齿列上下活动。肉桂木蛾发生与环境关系密切,相对湿度为88%~95%有利于成虫羽化,湿度太低会使蛹干瘪而死。另外,肉桂生长旺盛,郁闭度达0.7的肉桂林,株被害率低,约为40%;肉桂生长差,郁闭度在0.3以下的内桂林,株被害率可高达87%以上。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肉桂生长,可有效降低肉桂木蛾为害;结合剪枝或采收桂枝,剪除被害枝条,杀死其中幼虫,也可达到防治目的。
2. 化学防治 在幼虫孵化盛期选择适宜药剂喷洒于肉桂枝叶,10天1次,共2~3次;幼虫钻蛀后可先除去洞口虫粪,然后用棉球蘸取药液塞进洞内,或用注射器注入虫道,然后用泥土封口,可杀死洞内幼虫。
2. 化学防治 在幼虫孵化盛期选择适宜药剂喷洒于肉桂枝叶,10天1次,共2~3次;幼虫钻蛀后可先除去洞口虫粪,然后用棉球蘸取药液塞进洞内,或用注射器注入虫道,然后用泥土封口,可杀死洞内幼虫。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为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