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蓟马 Psilothrips bimaculatus / 宁夏枸杞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缨翅目 Thysanoptera
蓟马科 Thripidae
裸蓟马属 Psilothrips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缨翅目 Thysanoptera
蓟马科 Thripidae
裸蓟马属 Psilothrips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分布于宁夏、青海、内蒙古及新疆等地。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约1.5mm。黄褐色。头前尖突,触角8节,黄色,第2节膨大而色深,第6节最长,第7~8节微小,第3~7节有角状和叉状感觉器,各节有微毛和稀疏长毛。复眼黄绿色,眼点深绿色,单眼区圆形,单眼暗色。前胸横方形,近后侧角区有大小各1个灰绿色的圆点,大点在后,小点在前。中胸的中区两侧和后胸的前侧角处,亦各有1个灰绿色圆点。足跗节端部有可伸缩的端泡。腹部黄褐色,背中央淡绿色,腹端尖,雌虫第6腹节腹面有下弯而色深的产卵管,到达第10节的下方。翅黄白色,中间有2条纵脉,上有稀疏短刺毛,前缘有较长的刺毛,均匀排列,后缘毛深色颇长,两相交错排列,翅近内方有一隐约可见的深色横纹。
卵:肾形,长约0.2mm,宽约0.1mm,对光透视产卵叶片呈针状大小半透明点。若虫:体长约1mm。深黄色,背线淡色,复眼红色;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群褐色小点,中胸两侧、后胸前侧角和中间两侧各有1个小褐点;第2腹节前缘左右各有l褐斑,第3节两侧,第5、第6节和第8节两侧各1个红斑,第7节两侧各2个红斑。
卵:肾形,长约0.2mm,宽约0.1mm,对光透视产卵叶片呈针状大小半透明点。若虫:体长约1mm。深黄色,背线淡色,复眼红色;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群褐色小点,中胸两侧、后胸前侧角和中间两侧各有1个小褐点;第2腹节前缘左右各有l褐斑,第3节两侧,第5、第6节和第8节两侧各1个红斑,第7节两侧各2个红斑。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叶,花,果
为害症状
变色,畸形
为害特点
枸杞被蓟马为害后,叶面密布斑刻,叶片呈纵向卷缩,形成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树势。果实被害后,常失去光泽,表面粗糙有斑痕,果实萎缩,甚至造成落果,严重影响枸杞产量及果实的外观,威胁枸杞生产。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以成虫在枯叶下、树皮缝等隐蔽处越冬,次年春季展叶后即活动为害,6~7月为害最为严重。蓟马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若虫在叶背取食,末龄若虫落入表土化蛹。成虫极活跃,可借自然力迁移扩散。成虫怕强光,多在背光场所如缝隙处集中为害。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活跃。
防治方法
由于枸杞蓟马具有发育历期短、寄主范围广和隐蔽为害的习性,且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因此单一的防治措施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应采用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协调利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对该虫进行综合治理。
1. 生物防治 田间枸杞蓟马有多种天敌,如草蛉、小花蝽等,应注意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2. 化学防治 可选择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混合喷雾。为提高防效,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在喷雾防治时,应全面细致。
1. 生物防治 田间枸杞蓟马有多种天敌,如草蛉、小花蝽等,应注意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2. 化学防治 可选择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混合喷雾。为提高防效,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在喷雾防治时,应全面细致。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为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