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天蛾 Deilephila elpenor Linnaeus, 1758/ 天南星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鳞翅目 Lepidoptera
天蛾科 Sphingidae
红天蛾属 Pergesa
中文俗名
原始中
分布区域
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国内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北、四川、吉林、浙江、台湾等地区。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25~35mm,翅展45~65mm。体红色,伴有红绿色闪光,头部两侧及背部有两条纵行的红色条带,腹部背线为红色,两侧黄绿色,外侧红色;第1腹节两侧有黑斑。前翅基部黑色,前缘及外横线,亚外缘线、外缘及缘毛都为暗红色,外横线近顶角处较细,愈向后缘愈粗,中室有一小白点,后翅红色,靠近基半部黑色,翅反面较鲜艳;前缘黄色。
卵:扁圆形,直径1~1.5mm。初产时鲜绿色,孵化前淡褐色。
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50~70mm。依据体色,幼虫分为两种类型:褐型,体棕褐色,各体节密布网状纹,腹部第2节两侧具眼状纹1对,眼纹中间灰白色,背线黑色,第3~7腹节有与节间相连的黑斑,各体节后缘黄褐色。近似斜线,腹部腹面黑褐色,尾角棕褐色,尖端淡黄色;绿型:体黄绿色,第1、第2腹节眼状纹中间黄白色,上下为黑斑。初孵幼虫均为绿型,在2~3龄蜕皮后大部分转为褐型,老熟幼虫期绿型仅占少数。
蛹:体长35~45mm,棕色,具有零星黑点斑,点斑在前翅沿翅脉成纵行排列。
形态照片
  •  红天蛾[18059]©Jarosław Buszko 2023-11-16
  •  红天蛾[18060]©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61]©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62]©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63]©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64]©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65]©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66]©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67]©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68]©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69]©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70]©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71]©insektarium.net 2023-11-16
  •  红天蛾[18096]©de-academic.com 2008-02-16
  •  红天蛾[18097]©de-academic.com 2007-08-07
  •  红天蛾[18098]©de-academic.com 2005-12-08
  •  红天蛾[18099]©de-academic.com 2023-11-16
  •  红天蛾[18100]©de-academic.com 2004-06-07


  •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缺刻
    为害特点
    是天南星的重要食叶害虫。寄主植物除天南星外,还包括半夏、葡萄等。该虫以幼虫啃食天南星叶片,严重发生时,可把被害植物叶片全部吃光。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在浙江杭州红天蛾1年5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土表下蛹室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第1、第2、第3、第4代成虫分别出现在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第五代老熟幼虫入土化蛹于9月下旬。第1代全历期50天左右,其中卵期5~6天,幼虫期21~26天,蛹期10~14天,成虫寿命5~10天;第2、第3代全历期35天,其中卵期4~5天,幼虫期12~14天,蛹期7~12天,成虫寿命3~6天。第4代全历期40天左右,第5代历期(包括越冬期)长达6~7个月。
    成虫白天静伏于植株背阴处,黄昏时开始活动,吸食花蜜,趋光性强。羽化多在下午,当晚即可交尾,次日起产卵,每雌产卵30~40粒,一般散产于天南星叶背,少数在叶面;多数一叶只产1粒。雌雄比约为1.1:0.9。卵多在早晨孵化,孵化后卵壳被幼虫吃掉,少数残留于植株的卵壳呈透明状。初孵幼虫在叶背啃食表皮,形成透明斑。2龄起蚕食成小孔洞;3龄从叶缘食成缺刻;4~5龄食量最大,一夜间可将10余株植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遇食料缺乏时向四周扩散。幼虫老熟后,吐丝卷叶或筑蛹室,停止取食,经2~5天预蛹后蜕皮化蛹。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在幼虫发生期,结合中耕除草,人工捕捉;清洁田园,中耕松土破坏化蛹场所,压低虫口数量。
    2. 物理防治 5月以后,在田间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
    3. 化学防治 春季第1代幼虫期及各代幼虫的低龄期,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喷雾,防治适期为5月中旬、6月中下旬、7月上旬。在严重发生期,隔3~5天做第二次防治。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为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