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胭脂蚧 Porphyrophora sophorae / 甘草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半翅目 Hemiptera
绵蚧科 Margarodidae
Porphyrophora
成虫:雌虫体长5~8mm,卵圆形或梨形,背突起,体胭脂红色,体壁柔软,密生淡色细毛。触角8节,节间短缩,环状,第1节淡色,末节呈半球形,着生十余根长毛及约17个刺毛,并有少数小孔。无喙。足3对,前足较中足、后足粗壮,开掘式,转节和腿节愈合,胫节和跗节缩短,呈半愈合,爪长,由基部向尖端渐细而尖。胸气门2对,短粗呈圆柱形,顶端有较大孔1列。体节多半部分密生细毛和蜡腺孔,常覆一层白色蜡粉或蜡丝。雌虫产卵时体端分泌白蜡丝团组织形成卵囊,内藏大量卵粒。
雄虫:体长约2.5mm,暗紫红色。触角8节,第2节及第6、第7节较小,其余各节较长,密生刺毛。复眼大,两侧各有1突起。无喙。胸部膨大呈球形。腹部瘦细,第8节常分泌一簇直而长的蜡丝,拖在体后如长尾,超过体长1~2倍。交配器短,钩状,生在腹端下方。各足腿节粗壮,前足胫节较中足、后足胫节粗而短,跗节1节,爪钩尖细。前翅发达,膜质,翅痣红色,长脉3条不明显;后翅退化为平衡棍,红色,呈刀形,外端有一尖钩。
卵:长约0.6mm,狭长圆形,胭脂红色。若虫:初龄体长约0.7mm,紫红色。触角6节。头顶有2个暗色斑,腹端有2根长弯毛。体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8cm,紫色、蓝灰色、黑紫色或紫红色,成熟时表面可看到2对白色小点(胸气门)和丝状的喙,一般体表常黏附一厚层土粒。
蛹:裸蛹,长约2.5cm,紫红色。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2. 农业防治 4月初至8月中旬,在种植甘草之前清除田间及埂边地表30cm以下野生甘草;对当年生甘草,适时早播,加强水、肥及田间管理,促进甘草健壮早发,增强抗虫力;对多年生甘草,于6月深耕重耙,可机械杀伤蚧体;对已经形成甘草胭珠蚧珠体的区域,及时采挖甘草,清除虫源。
3. 物理防治 成虫盛发期,田间设置杀虫灯、糖醋盆诱杀成虫,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4. 化学防治 对移栽苗采用内吸性杀虫剂蘸根杀虫;若虫初龄期和成虫羽化盛期,选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分别进行土壤施药和植株喷药防治。若监测到甘草胭珠蚧若虫,于10月初清除地表植株后,选用颗粒杀虫剂撒施后耙地5cm,然后灌水。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