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黑斑病 / 半夏
病原
链格孢(半夏) Alternaria sp.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格孢腔菌目 Pleosporales
格孢腔菌科 Pleosporaceae
链格孢属 Alternaria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格孢腔菌目 Pleosporales
格孢腔菌科 Pleosporaceae
链格孢属 Alternari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分生孢子,淡褐色,倒棍棒形,多为中上部较宽,下部渐细,喙较长,具3~9个横隔膜,多为5~7个,纵、斜隔膜极少。孢身49.27~94.06μm×8.96~15.68μm,喙长40.3~94.06μm×1.34~1.79μm,最长达125.4μm。分生孢子,梗粗短,淡褐色,较直,具1~2个隔膜,大小23.52~41.16μm×7.06~8.23μm,顶端产孢痕明显。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叶面初生褪绿小点,扩大后呈椭圆形、近圆形病斑,直径多为1~1.2cm,边缘褐色,中部灰褐色,略现同心轮纹,上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萌发直接侵入或从植株伤口、气孔等部位侵入寄主形成初次侵染。初次侵染形成的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再侵染寄主,形成再次侵染。病害的发展与湿度关系密切,植株长势差病害发生重。
防治方法
(1)栽培措施 收获时认真清除病残组织,集中销毁;施足底肥,平衡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2)药剂防治 发病初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百菌清·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