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灰斑病 / 半夏

病原
壳二孢属(半夏) Ascochyta sp.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格孢腔菌目 Pleosporales
亚隔孢壳科 Didymellaceae
壳二胞菌属 Ascochyt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分生孢子器,黑褐色、褐色,球形、近球形,孔口明显,壁薄,大小89.6~161.2μm×80.6~152.3μm。分生孢子,无色,双胞,长椭圆形,短杆状,隔膜不明显,大小4.7~9.4μm×1.8~2.4μm。另外,还有一种菌其分生孢子器黄褐色,孔口明显,色深,大小40.3~103.0μm×40.3~94.1μm。分生孢子,双胞,淡褐色,隔膜明显,隔膜处隘缩明显,较宽,大小5.9~8.2μm×24~4.1μ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叶面初生淡绿色小点,后扩展成5~10mm的圆形、近圆形、椭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隆起、较宽。中部灰白色、淡灰褐色,很薄,上生很多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后期,易破裂,形成穿孔。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组织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借风雨传播,有再侵染。6~7月为发病盛期。灌水过多,降雨多、湿度大,发病重,播种密度大、郁闭、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栽培措施 收获时认真清除病残组织,集中烧毁;适当降低播种密度,以利通风透光;施足底肥、合理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10%恶醚唑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先用药剂封锁发病中心,再全面喷药。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