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前草褐斑病 / 车前

病原
车前壳二孢 Ascochyta plantaginis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格孢腔菌目 Pleosporales
亚隔孢壳科 Didymellaceae
壳二胞菌属 Ascochyt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分生孢子器叶面生,聚生,突破表皮,扁球形,器壁暗褐色,膜质,直径92~133μm,孔口稍大。分生孢子近椭圆形或近圆柱形,无色透明,1个隔膜,隔膜处无缢缩,两端钝圆,正直或微弯,大小7~11μm×2.5~3μ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叶片病斑圆形,直径3~6mm,褐色,中心部分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明显。发病后期病斑上生有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严重发病时,病斑脱落穿孔,造成病叶枯死。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地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器吸水后膨胀释放分生孢子,形成初侵染。病叶上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滴飞溅传播,形成再侵染。高温、高湿、多雨、多露有利于发病及流行。华北地区常在8月开始发生。
防治方法
入冬前收集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量。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万霉灵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 车前 车前草褐斑病[19500]©丁万隆 2024-07-07
  •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