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红花腐败病 / 番红花

病原
番红花欧文氏菌 Erwinia croci
科属分类
细菌界 Bacteria
Proteobacteria
Gammaproteobacteria
Enterobacteriales
Enterobacteriaceae
Erwini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大小0.6~1μm×1.2~3.2μm,具2~4根周生鞭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在肉汁胨琼脂平板上菌落为乳白色,圆形。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能液化明胶。石蕊牛乳红色反应且使之固化。能产生氨和还原硝酸盐。能利用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和甘油产酸。在酸性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25℃~28℃,最高40℃,最低10℃。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带病球茎出土后,主芽呈黄色、棕褐色、暗红色,上面产生水渍状黏性物质,随即整个主芽腐烂,以后球茎周围的侧芽也逐渐被感染,致使提早枯死。染病迟的侧芽虽能抽叶生长,但叶片短细扭曲,叶尖发黄,不开花。地下部须根先发病,由白色变为淡褐色或紫黑色,最后断裂脱落。肉质贮藏根被害后呈褐色或暗色,并出现污白色浆状物而腐烂。干燥天气挖土观察,仅留下皱纤维苞壳。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种球茎和土壤带菌是重要的初侵染源。病害以出苗至开花及翌年2~3月新球茎膨大期发生较重。球茎越大,发病越轻。
防治方法
(1)9月上中旬,10~15g的球茎在下种前用5%石灰水或1%波尔多液浸20分钟,浸后再用清水冲洗数次,晾干后下种。(2)出苗后用50%叶枯净l000倍液防病效果可达70%~80%,植株生长良好。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