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灰霉病 / 西洋参

病原
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柔膜菌目 Helotiales
核盘菌科 Sclerotiniaceae
葡萄孢属 Botrytis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淡白色,后灰色,可产生菌核。菌丝透明,宽度变化不大,直径5~6μm。孢子梗群生,不分枝或分枝,直立,有横隔,梗全长为315~958μm,直径为8.4~12.6μm。分生孢子丛生于孢梗或小梗顶端,倒卵形、球形或椭圆形,光滑,近无色,大小8.4~15.8μm×6.3~12.6μm。 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灰色至黑灰色,菌丝较繁茂,很少产生分生孢子,24小时后可产生黑色扁平的菌核。分生孢子梗淡褐色至褐色,粗壮,大小416.8~632.4μm×10.8~16.2μm。其长度较资料记载的长1倍以上,有1~2次分枝,顶端膨大,其上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形、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6.5~17.5μm×6.5~9.7μm。分生孢子萌发不需要饱和湿度。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灰霉病菌主要侵害叶片、茎部、花梗、果等人参地上部位,严重时还可侵染茎基部。叶片发病,多从叶尖或叶边缘开始,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渍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交界明显,表面生灰色霉层。茎染病时,初期呈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大量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甚至不能正常出苗。果实染病时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受害果实不易成熟,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反复侵染发病。该病菌喜低温高湿,在寡照条件下,温度在15℃~25℃,如遇降雨,空气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棚架过低、通风性差加重病害发生。在掐花或掐果后留下伤口,受肥害、药害和日灼病发生时,寄主生长衰弱易诱发灰霉病的发生流行。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可适当增施磷、钾肥,如喷施0.5%磷酸二氢钾,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合理选择参棚形式,降低棚内湿度。(2)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保持参园卫生,发现病叶和病果及时清除出参园,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田间病菌的再次侵染。(3)减少植株损伤,及时药剂保护 在人参掐花或掐果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植株的损伤,操作后可喷施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保护。(4)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 西洋参 西洋参灰霉病[9681]©陈君 2002-07-29
  • 西洋参 西洋参灰霉病[9682]©陈君 2002-07-29
  • 西洋参 西洋参灰霉病[9683]©陈君 2002-07-29
  • 西洋参 西洋参灰霉病[9684]©陈君 2002-07-29
  •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