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锈病 / 柴胡
病原
柴胡柄锈菌 Puccinia bupleuri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柄锈菌纲 Pucciniomycetes
柄锈菌目 Pucciniales
柄锈菌科 Pucciniaceae
柄锈菌属 Puccinia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柄锈菌纲 Pucciniomycetes
柄锈菌目 Pucciniales
柄锈菌科 Pucciniaceae
柄锈菌属 Puccini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夏孢子椭圆形、近球形或倒卵形,大小13~22μm×11~17μm,淡黄色或黄褐色。冬孢子圆柱形或棍棒状,顶端圆形或平截,基部略狭,2~4室,大小61~84μm×12~20μm,壁光滑,柄短或近无柄。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病菌主要为害茎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上产生浅黄色小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背面出现浅红褐色稍隆起小疱斑;后期表皮破裂,散出橙黄色粉末(夏孢子),严重时叶片干枯,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根的质量。有冬孢子产生。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温暖地区夏孢子也可越冬,作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第2年侵染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大量夏孢子,接着引起多次再侵染。一般5~6月开始发生,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5月始见,阴雨天,相对湿度大,大雾重露,植株生长衰弱,通风不良田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秋季采收后及时将田内杂草和柴胡残株清理干净,运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掉。(2)实行轮作,定期与其他农作物轮作;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柴胡的抵抗能力。(3)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