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轮纹病 / 地黄
病原
茎点霉(地黄) Phoma sp.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格孢腔菌目 Pleosporales
亚隔孢壳科 Didymellaceae
茎点霉属 Phoma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格孢腔菌目 Pleosporales
亚隔孢壳科 Didymellaceae
茎点霉属 Phom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褐色,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2~30mm×2~22mm,有明显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散生暗褐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高温高湿条件下多个病斑愈合,病斑易穿孔,造成叶片枯死。为害叶柄时,形成深褐色梭形斑,病斑中部开裂。地黄下部老叶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田间温湿度大时,病害发生严重,地黄整株叶片枯死。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在繁种田地黄叶片上越冬,在翌年春季,分生孢子器遇雨水后释放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雨水流动或气流传播侵染地黄叶片,完成初侵染,在病斑上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器成熟后,释放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田间郁闭适于病害的发生为害。从地黄出苗后即有零星病斑出现,直到地黄采挖,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有地黄轮纹病的为害。一般在6月田间出现病株,7月降雨后,病害开始大规模发生,8~9月高温高湿为发病盛期,连续降雨会造成病害的大爆发。不同地黄品种对轮纹病的抗性差异较大。
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 选择透水性好的砂壤土,整平地块,开挖排水沟,减少田块积水;采用起埂种植,增加地黄田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的湿度;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地黄的抗性;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病残叶集中销毁;繁种田应与地黄田分开,避免成为地黄轮纹病初次侵染的病源。(2)选用抗病品种 在轮纹病发生为害严重的地区,应种植对轮纹病抗性好的品种如85-5、抗育831、郭里毛和金九等。(3)药剂防治 选择在6月底或7月初未发病时进行预防,尤其是对下部初侵染叶片进行重点喷雾。雨季时在下雨后进行及时地补喷防治。药剂的选择可使用嘧菌酯、戊唑醇、宁南霉素和代森锰锌等,在发病期交替使用不同药剂进行防治。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
![地黄 地黄轮纹病[19548]©丁万隆 2024-07-07](https://img.pests.cn/pic/33/2024/19548.jpeg!simg)
![地黄 地黄轮纹病[19549]©丁万隆 2024-07-07](https://img.pests.cn/pic/33/2024/19549.jpeg!simg)
![地黄 地黄轮纹病[19550]©丁万隆 2024-07-07](https://img.pests.cn/pic/33/2024/19550.jpeg!simg)
![地黄 地黄轮纹病[19551]©丁万隆 2024-07-07](https://img.pests.cn/pic/33/2024/19551.jpeg!simg)
![地黄 地黄轮纹病[19552]©丁万隆 2024-07-07](https://img.pests.cn/pic/33/2024/19552.jpeg!simg)
![地黄 地黄轮纹病[19553]©丁万隆 2024-07-07](https://img.pests.cn/pic/33/2024/19553.jpeg!s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