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日灼病 / 五味子

病原
五味子日灼病
科属分类
生理病害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症状主要出现在果实上。一般日灼部位常显现疱疹状、枯斑下陷、革质化、病斑硬化或果肉组织出现枯斑。受害果粒表面初期表现为变白或黄色或粉红色,随后变为黑黄色至褐色。日灼严重时果肉组织出现凹陷的坏死斑,局部果肉出现坏死组织,受害处易遭受其他果腐病菌的侵染而引起果实腐烂。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7~8月间高温强光的夏日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果实日灼发生的高峰期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相吻合。气温较高的晴天就极易导致日灼的发生,而气温较低的晴天,日灼的发生率低。相对湿度越低,果实日灼的发生率越高;微风可以降低果实表面温度从而降低日灼的发生率;不同的品种对日灼的敏感性有所不同;随着果实的成熟,对日灼的敏感性也随之下降;树势强,日灼发生率低,反之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合理调节叶果比;施肥时应注意防止过量施用氮肥。多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株根系向纵深发展,提高植株抗旱性。(2)在修剪时应注意适当多留枝叶,以尽量避免果实直接暴露在直射阳光下。同时,根据合理的枝果比、叶果比及时疏花疏果。(3)在高温天气来临前,通过冷凉喷灌能使果实表面温度下降,可以有效避免日灼发生;可采用果实套袋的方式降低日照强度及果实表面温度,从而降低果实在袋内的日灼率。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