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黑穗病 / 薏苡
病原
薏苡黑粉菌 Ustilago coicis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
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
黑粉菌科 Ustilaginaceae
黑粉菌属 Ustilago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
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
黑粉菌科 Ustilaginaceae
黑粉菌属 Ustilago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冬孢子又称厚垣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大小7~12μm×6~10.5μm。壁厚,表面有刺,呈黄褐色,散生。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的初生菌丝,侧生或顶生担子孢子。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病菌主要为害穗部,也可为害茎、叶。穗部发病后,子房膨大成近圆形或卵圆形,顶端尖细,部分隐藏在叶鞘内,暗褐色,内部充满黑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茎受害部分弯曲粗肿。叶片受害部隆起,呈紫褐色单一或成串的瘤状体,破裂后同样散出黑褐色粉状物。病株多不结实而成菌瘿。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种皮或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当土温升至10℃~18℃时,遇到湿度适宜时,厚垣孢子萌发侵入薏苡幼芽,以后随植株生长,菌丝到达穗部,侵入子房及茎、叶,形成系统侵染,全株发病。菌瘿破裂后,散出黑褐色厚垣孢子,随风传播到其他种子上或落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及土壤可传播病菌。连作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轮作,种过薏苡地块至少要间隔3年才能再种;建立无病留种田,在无病植株上采种。(2)用80%粉锈宁、50%托布津等药剂按种子重量的0.4%~0.5%进行拌种处理。也可变温处理种子,即播种前用冷水将种子预浸24小时,使厚垣孢子萌动,然后用种子重量的4倍的60℃温水浸泡30分钟,晾干后播种。(3)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避免施用带菌瘿的农家肥,所用的堆肥和厩肥应腐熟后施用。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
![薏苡 薏苡黑穗病[9753]©陈君 2011-11-11](https://img.pests.cn/pic/24/2023/9753.jpg!s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