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花根癌病 / 啤酒花
病原
根癌土壤杆菌 Rhizobium radiobacter
科属分类
细菌界 Bacteria
Proteobacteria
Alphaproteobacteria
Rhizobiales
Rhizobiaceae
Rhizobium
Proteobacteria
Alphaproteobacteria
Rhizobiales
Rhizobiaceae
Rhizobium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该菌在肉汁胨培养基平板上菌落乳白色,半透明,边缘整齐、隆起、有光泽。菌体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具周鞭1~5根,菌体大小0.4~0.8μm×1.6~2.0μm。明胶不液化,牛乳凝固但不胨化,石蕊牛乳还原。病菌发育温度最高37℃,最低0℃,最适25℃~30℃。甘肃省河西地区啤酒花根癌土壤杆菌的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300多种草本和木本植物。
细菌短杆状,单生或链生,大小1.2~5μm×0.6~1μm,具1~4根周生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在琼脂培养基下菌落白色,圆形,光亮,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上微呈云状浑浊,表面有一层薄膜。细菌不易液化明胶,不易分解淀粉。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生长的酸碱度最适为pH值7.3。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在主根、侧根的近地面处产生大小不等的瘿瘤。小的如豆粒,大的直径达16cm;重达800g,瘿瘤初为乳白色、浅黄色,光滑、柔软,后逐渐增大变硬,变为褐色至深褐色,木质化,表面粗糙,有裂纹,凹凸不平。病株长势较弱,根部芽数减少,母根死亡。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组织和土壤中越冬。细菌在土壤中能存活1年以上。自伤口侵入。借灌溉水和割芽时工具传播。割芽、抹芽时造成的大量伤口及地下害虫、线虫等造成的伤口是病菌入侵的重要途径。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土壤瘠薄地块发生较重。种植年限久发病重。轻病田病株零星分布,重病田常常病株连续发生多达15株。在22℃下潜育期8~15天,该病在5~10月均可发生,6月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 严禁从疫区调运种苗。(2)栽培管理 割芽时深入瘿瘤基部健康组织1cm深层割除,以减少复发率。将病组织及其碎屑认真清除,集中烧毁,喷洒1%石灰乳或撒生石灰粉土壤消毒,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减少虫伤。(3)切口消毒 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也可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保护伤口。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