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叶枯病 / 五味子

病原
壳针孢(五味子) Septoria sp.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壳针孢属 Septori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五味子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根据叶片上不同的始发部位及病斑大小可将其分为两类:(1)先由叶尖或边缘开始发病,然后扩向两侧叶缘,再向中央扩展逐渐形成褐色的大斑块;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逐渐从下位叶片向上位叶片发生,病部颜色由褐色变为黄褐色;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病叶干枯破裂而脱落,果实萎蔫皱缩。(2)在叶片表面产生许多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小斑,发病后期小斑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其症状特点常因五味子的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该病广泛分布于五味子产区,可造成早期落叶、落果、新梢枯死、树势衰弱、果实品质下降。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该病多从5月下旬开始发生,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高温高湿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过多的植株在夏秋多雨的地区或年份发病较重;同一园区内地势低洼积水处及喷灌处发病重;另外,在果园偏施氮肥,架面郁闭时发病亦较重;不同品种间感病程度也有差异,有的品种极易感病且发病严重,有的品种抗病性强,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注意枝蔓的合理分布,避免架面郁闭,增强通风透光。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2)药剂防治 在5月下旬喷洒1:1:100倍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时可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9498]©丁万隆 2024-07-07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08]©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09]©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10]©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11]©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12]©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13]©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14]©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15]©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16]©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17]©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18]©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19]©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20]©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21]©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20873]©刘赛 2024-08-13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22]©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20874]©刘赛 2024-08-13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10123]©刘赛 2018-08-12
  • 五味子 五味子叶枯病[20875]©刘赛 2024-08-13
  •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