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锈病 / 吴茱萸
病原
吴茱萸鞘锈菌 Coleosporium evodiae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柄锈菌纲 Pucciniomycetes
柄锈菌目 Pucciniales
鞘锈菌科 Coleosporiaceae
鞘锈菌属 Coleosporium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柄锈菌纲 Pucciniomycetes
柄锈菌目 Pucciniales
鞘锈菌科 Coleosporiaceae
鞘锈菌属 Coleosporium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冬孢子仅侧面结合成一层。冬孢子萌发时,本身分隔成4个细胞而转变成为担子。担子内生,冬孢子圆柱形,下部狭小。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绿色,近圆形,边缘不明显的小病斑;后期叶背形成橙黄色微突起土疮斑,为夏孢子堆;疱斑破裂后散出橙黄色夏孢子。叶片上,病斑逐渐增多,致使叶片枯死。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为害马尾松的针叶。转主寄生。松针上为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吴茱萸叶片背面为夏孢子堆及冬孢子堆。5月中旬发生,6~7月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种植吴茱萸应远离马尾松林,切断转主寄生的寄生。(2)发病期喷洒0.2~0.3度石硫合剂或20%粉锈宁乳油6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