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毒病 / 百合
病原
百合无症病毒 Lily symptomless virus, LSV
科属分类
病毒界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LSV属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病毒颗粒呈略弯曲线状,大小635~650nm×15~18nm,只侵染百合科植物,单独侵染一般无明显症状,常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引起花叶、畸形、坏死斑等症状。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症状类型多样,常见的有: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绿相间的斑驳花叶,有时出现坏死斑,严重时叶片卷曲、畸形,皱缩成舟形叶或形成线叶,花变形,甚至花蕾不开放。坏死斑型:多在叶片上产生褪绿斑驳或出现坏死斑。环斑型:多出现小型蚀纹形坏死斑,植物无主干,无花或发育不良。丛簇型:染病植株呈丛簇状,叶片呈浅绿色或浅黄色,产生条斑或斑驳。幼叶向下卷曲,扭曲,全株矮化。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百合病毒均可在带毒鳞茎、珠芽内越冬,翌年使用鳞茎、珠芽进行无性繁殖时发病。也可通过汁液摩擦、蚜虫传毒。田间蚜虫数量多,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使用无病毒鳞茎进行无性繁殖,或使用脱毒苗种植;病害早期,拔出病株,防治病害蔓延;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加抗病能力;注意农机、器械消毒,避免通过机械损伤和人工操作传播。(2)药剂防治 使用黄板诱杀蚜虫,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0%醚菊酯悬浮剂喷雾等灭杀蚜虫,以避免虫媒传毒;发病初期期施用抗毒增抗剂抑制病害发展,可选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 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