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猝倒病 / 西洋参

病原
德巴利腐霉菌 Pythium debaryanum
科属分类
假菌界 Chromista
卵菌门 Oomycota
霜霉纲 Peronosporea
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腐霉科 Pythiaceae
腐霉属 Pythium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在PDA培养基上菌丝体白色绵状,繁茂,菌丝较细,有分枝无隔膜,直径2~6μm。孢子囊顶生或间生,球形至近球形,或不规则裂片状,直径15~25μm。成熟后一般不脱落,有时具微小乳突,无色,表面光滑,内含物颗粒状,直径19~23μm。萌发时产生逸管,顶端膨大成泡囊,孢子囊的全部内含物通过逸管转移到泡囊内,不久,在泡囊内形成游动孢子30~38个,泡囊破裂后,散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无色,大小4~10μm×2~5μm,侧生2根鞭毛,游动不久便休止。卵孢子球形,淡黄色,1个藏卵器内含1个卵孢子,表面光滑,直径10~22μ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发病初期,在近地面处幼茎基部出现水浸状暗色病斑,扩展很快,发病部位收缩变软,最后植株倒伏死亡。若参床湿度大,在病部表面常常出现一层灰白色霉状物。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原菌的腐生性极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腐霉菌的存活量大。病菌一经侵入寄主,即在皮层的薄壁细胞组织中很快发展,蔓延到细胞内和细胞间,在病组织上产生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后期又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在土壤中越冬的卵孢子能存活1年以上。病菌主要通过风、雨和流水传播。腐霉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16℃。在低温、高湿、土壤通气不良、苗床植株过密的情况下,对植株生长发育不利,却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及侵染。另外,在参田透水性差、易积水的情况下,亦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药剂拌种 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0.2%。(2)加强田间管理 要求参床排水良好,通风透气,土壤疏松,避免湿度过大并防止参棚漏雨。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在病区浇灌500倍硫酸铜溶液。(3)发病期喷药 在苗床上进行叶面喷洒1:1:180波尔多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569]©丁万隆 2024-07-07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55]©徐常青 2024-05-13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56]©徐常青 2024-05-13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57]©徐常青 2024-05-13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58]©徐常青 2024-05-13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59]©徐常青 2024-05-13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60]©徐常青 2024-05-13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61]©徐常青 2024-05-11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62]©徐常青 2024-05-11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63]©徐常青 2024-05-11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64]©徐常青 2024-05-08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65]©徐常青 2024-05-08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66]©徐常青 2024-05-08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67]©徐常青 2024-04-29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68]©徐常青 2024-05-07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69]©徐常青 2024-04-29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70]©徐常青 2024-04-29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71]©徐常青 2024-04-29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72]©徐常青 2024-04-29
  • 西洋参 西洋参猝倒病[19173]©徐常青 2024-04-29
  •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