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红花细菌性腐烂病 / 番红花

病原
唐菖蒲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gladiolus
科属分类
细菌界 Bacteria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γ‐变形菌纲 Gammaproteobacteria
假单胞菌目 Pseudomonadales
假单胞菌科 Pseudomonadaceae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菌体杆状,两端略钝圆,大小0.5~0.8μm×1.7~2.0μm,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单端生1至数根鞭毛,不形成芽孢,无荚膜,细胞内积累聚β-羟基丁酸盐颗粒。烟草过敏反应、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在CVP培养基上产生凹陷,TTC平板上菌落不呈红色,金氏B平板上不产生荧光。菌落圆形,边缘整齐,微隆起,初为乳白色,后变成深褐色,能液化明胶,胨化石蕊牛乳,产生氨和H2S,不水解淀粉和精氨酸,VP反应、硝酸还原反应均为阳性,能利用葡萄糖、葡萄糖苷、蔗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纤维二糖、果糖、转化糖、核糖、半乳糖、麦芽糖、棉子糖、木糖、菊糖、甘油、山梨醇、甘露醇、卫茅糖、酒石酸钠、苯甲酸钠等。生长所需pH为5.8~8.0,最适温度28℃~30℃。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病斑初呈水渍状,浅褐色,不定形,随后即湿腐。脐部先发病时则延及球茎,下半部腐烂,营养根根尖变褐腐烂,而病母球茎依时抽芽、长叶、开花,移植后附着部变褐腐解,叶片失去光泽而不散开,呈束状直立田间,拔时附着部易折断,后整个球茎腐烂。若主芽芽胚发病,则经过新球茎、鳞片维管束向附着部扩散为害,严重者则在开花前花茎变褐腐解,不易开花,主芽不易繁殖新球茎,呈水渍状,使侧芽繁殖许多小球茎,沿主芽至脐部纵切或横切,可见球茎脐部通向各芽点的维管束及主芽胚部到附着部的维管束均呈褐色,重病株全株枯死。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球茎、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带菌种球茎是远距离传播和初侵染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经维管束蔓延传染至球茎是扩散的主要途径,高湿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严格汰除病劣球茎,集中销毁。(2)收花后,球茎下种前用500ppm农用链霉素或0.3%石灰水进行消毒。(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逆力。施足底肥,追施磷、钾肥,加强田园卫生,搞好排水,实行水旱轮作。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