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锈病 / 短葶飞蓬

病原
多夫勒柄锈菌 Puccinia dovrensis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柄锈菌纲 Pucciniomycetes
柄锈菌目 Pucciniales
柄锈菌科 Pucciniaceae
柄锈菌属 Puccini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冬孢子两面生,大多数在叶片背面,群生汇合,黑褐色,粉末状。冬孢子椭圆形或矩形,双孢,长24.5~49μm;宽14~21μm;柄长7~45.5μm;侧壁厚1.05~3.5μm;顶壁厚1.75~7μm。冬孢子顶端圆形或钝圆,底部狭窄或圆形,在隔膜处有缢缩,肉桂色到红棕色,有明显的疣。这种疣状物不规则,常以不同方式互相融合,上细胞有芽孔顶生,下细胞靠近隔膜或稍下处,柄无色、易脱落。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灯盏花锈病几乎在灯盏花栽培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植株叶片,有时在茎上也有孢子堆。发病初期,仅在叶片背面出现失绿,然后产生少量的黑褐色的粉状物,同时在叶片背面对应的正面出现孢子堆的痕迹。 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背面的粉状物成堆,在叶片正面也同样出现了黑褐色的粉状物,严重时叶脉及茎上都会出现,且受害植株的叶片变窄、植株矮小,老叶新叶都会受害。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该锈菌属于短生活史,即只有冬孢子没有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阶段。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黑褐色,裸露。冬孢子椭圆形或矩形,双胞;分隔处有缢缩,顶端圆形或钝形,有芽孔;底部稍窄或圆形,有明显的细瘤,柄窄长且易脱落或折断。具有侵染能力的冬孢子越冬而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随着雨水和气流传播到寄主植物上。灯盏花锈病5月中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最严重的时期,较高的温湿度有利于锈病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可选用25%腈菌唑乳油8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其持效期长、对植株安全。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被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