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藻斑病 / 肉桂
病原
红锈藻 Cephaleuros virescens
科属分类
原生生物界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病斑上隆起的毡状物是病原物的营养体,由密集细致的二叉分枝的丝网组成。营养体上长出大量红褐色、毛发状游动孢囊梗。孢囊梗顶端膨大,上生小梗,每一小梗顶端着生一个椭圆形或球形的游动孢子囊。成熟后遇水破裂,散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椭圆形,具两根侧生鞭毛,可在水中游动。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红锈藻为害叶片。初为针尖大小的圆形斑点,灰白色、灰绿色或黄褐色,以后呈放射状扩展,逐渐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稍隆起的毡状物。病斑边缘与中间的颜色常不同。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病原物以营养体在寄主组织中越冬。孢子囊借雨滴飞溅或气流传播。温暖高湿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传播。降雨频繁、雨量充足的季节,病害扩展迅速。树冠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寄主长势衰弱常易受害。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避免过度荫蔽,增强树势,减少发病。(2)用0.6%~0.7%波尔多液喷洒防治。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
![肉桂 肉桂藻斑病[10227]©徐常青 2018-04-22](https://img.pests.cn/pic/25/2023/10227.jpg!simg)
![肉桂 肉桂藻斑病[10228]©徐常青 2018-04-22](https://img.pests.cn/pic/25/2023/10228.jpg!simg)
![肉桂 肉桂藻斑病[10229]©徐常青 2018-04-22](https://img.pests.cn/pic/25/2023/10229.jpg!simg)
![肉桂 肉桂藻斑病[10230]©徐常青 2018-04-22](https://img.pests.cn/pic/25/2023/10230.jpg!s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