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褐腐病 / 贴梗海棠
病原
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 sp.
科属分类
真菌界 Fungi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柔膜菌目 Helotiales
核盘菌科 Sclerotiniaceae
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柔膜菌目 Helotiales
核盘菌科 Sclerotiniaceae
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
中文俗名
分布区域
形态描述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为害特点
病菌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为害花和嫩梢。果实病斑初呈褐色,圆形,很快扩展至全果,使果肉腐烂。病果失水后变成褐色僵果,悬挂枝头,不易脱落。侵害嫩枝形成溃疡斑,严重时枝条枯死。在安徽宣城地区发生较重,发病率10%以上。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病原菌在僵果或病枝上越冬。翌年春季病原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当幼果形成后,病原菌可通过皮孔、气孔侵入果实,但以伤口侵入为主。20℃~25℃、多雨、多雾有利于褐腐病发生。开花期遇雨,气温较低时容易发生花腐。蝽象、桃蛀螟等害虫的为害常为病原菌提供侵染的机会。果实膨大期,若遇暴风雨、冰雹等自然灾害,造成果实表面伤口多,也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而导致发病。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残体 木瓜收获后,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摘除病果、僵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越冬菌源。(2)防桃蛀螟 该虫是为害木瓜果实的重要害虫,6月中下旬,正当木瓜果实膨大时,雌蛾卵产于果实梗凹和贴缝空隙处,幼虫孵化后咬破果皮蛀入果内。可在幼虫孵化期,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杀螟松乳剂15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喷3次。(3)药剂防治 木瓜发芽前,喷1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木瓜落花后至果实采收前1个月喷50%多菌灵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施次数视病情而定。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被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