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科属分类
唇形科 Lamiaceae
裂叶荆芥属 Schizonepeta
裂叶荆芥属 Schizonepeta
中文俗名
假苏,鼠蓂、姜芥
病虫概况
分布区域
生于海拔540-2700米山坡路旁或山谷、林缘。多栽培,亦有野生。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药材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形态描述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四棱形,多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基部叶片无柄或近无柄,羽状深裂,裂片5,中上部无柄,裂片3-5厘米,长1-3.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状下延至叶柄,裂片披针形,全缘,脉上及边缘毛较密,有腺点。轮伞花序,形成间断穗状花序,长3-13厘米;苞片叶状,长4-17毫米;小苞片线形,较小;花萼管状钟形,长约3毫米,被灰色柔毛及黄绿色腺点,先端5齿裂,裂片三角披针形;花冠浅红紫色,二唇形,长约4毫米,上唇先端2浅裂,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二强;子房4纵裂,花柱基生,柱头2裂。小坚果4,棕褐色,长圆状三棱形,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9-11月。
药用部位
以茎叶和花穗入药。中药名: 荆芥。
病害列表 共2条
中文名 | 为害情况 |
---|---|
荆芥茎枯病 | 病菌主要为害荆芥茎部。通常自茎基部发病,后逐渐向上、环周发展。有时仅茎中部发病而茎基部无症状。发病部 |
荆芥黑斑病 | 病菌为害叶、叶柄、茎和花穗。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和叶缘开始,最初产生不规则褐色小斑,以后扩大为半圆形或不 |
虫害列表 共3条
中文名 | 为害情况 |
---|---|
斑粉蝶 | 幼虫取食荆芥叶,咬成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吃光,只残留下叶脉和叶柄。 |
华北蝼蛄 | 华北蝼蛄食性广而杂,除为害川贝母等药用植物外,还为害棉花、麦类、豆类、甘薯、花生等多种旱地作物和林果 |
银纹夜蛾 | 寄主植物有乌头、泽泻、薄荷、板蓝根、泽泻、菊花、地黄、紫苑、紫苏、荆芥等等多种植物。其幼虫食害叶片, |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1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PD20181160 | 霜脲·氰霜唑 | 霜脲氰 16%、氰霜唑 8% | 悬浮剂 | 杀菌剂 | 低毒 | 江苏明德立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
农残限量 共0条
产品名 | 农药名 | 限量值 | 标准来源 | 备注 |
---|
文献记录
植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