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茎节蛾 Epinotia leucantha / 川芎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鳞翅目 Lepidoptera
卷蛾科 Tortricidae
Epinotia
中文俗名
北沙参钻心虫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四川、山东、河北等地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5~7mm,翅展14~19mm,体灰褐色,下唇须中节向端部扩展的毛和短小的末节均为白色。前翅白色,基部约1/3为黑色,后缘约2/3处有1三角形黑斑,向内与前缘的黑褐色横斑相接,前缘有数条黑白相间的短斜纹,后翅灰褐色。
卵:圆形,薄片状。初产时白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14mm,体粉红色。头部黄褐色,两侧各有黑色条斑l块。前胸背板及臀板黄褐色,腹足趾钩呈单序环状排列。
蛹:体长约8mm,红褐色。腹部背面第2~7节各有两列短刺,第8、第9腹节仅有1排小刺,臀节有几个大刺。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为害症状
缺刻,萎焉
为害特点
川芎茎节蛾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有川芎、北沙参、白芷、当归、防风等药用植物。该虫以幼虫危害川芎茎部,从心叶或叶鞘部位蛀入茎秆,咬食节盘,造成“通秆”,使全株枯死。
发生高峰期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发生规律
在四川的川芎产区1年4代,以蛹越冬。各世代发生期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第1代幼虫盛发期为5月上中旬,第2代幼虫盛发期在6月中下旬,第3代在7月中下旬为幼虫盛发期,第4代幼虫盛发期在8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于9月上中旬开始在川芎叶柄基部内侧结茧化蛹越冬。全年以6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第2、第3代发生危害最为严重。
成虫白天活动,飞翔力不强,具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羽化后1~2天开始交配、产卵,每雌蛾产卵70~140粒,最多达360粒。卵产在寄主植株花、叶背面和叶柄基部。幼虫孵化后40分钟内即钻蛀川芎心叶为害,老熟后一般在为害处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秋季川芎收获正值川芎茎节蛾越冬幼虫结茧化蛹阶段,将残株翻入15~20cm土层下或集中处理,杀死越冬虫蛹,减少越冬虫源。
2. 物理防治 成虫发生盛期,用杀虫灯悬挂在田间距离地面约30cm高处,灯下放置水盆,诱杀成虫。
3. 化学防治 川芎茎节蛾幼虫发生期,喷施适宜药剂防治。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类别 毒性 持证人
为害照片
查看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