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蚧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 桑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半翅目 Hemiptera
盾蚧科 Diaspididae
Pseudaulacaspis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半翅目 Hemiptera
盾蚧科 Diaspididae
Pseudaulacaspis
中文俗名
桑白盾蚧;桃介壳虫;黄点介壳虫
分布区域
世界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及美洲大多数国家都有该虫分布。在我国的地域分布很广,从海南、台湾至辽宁,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多省均有发生。
形态描述
成虫:雌成虫橙黄或橙红色,体扁平卵圆形,长约1mm,腹部分节明显。雌介壳圆形,直径2.0~2.5mm,略隆起,有螺旋纹,灰白至灰褐色,壳点黄褐色,在介壳中央偏旁。雄成虫橙黄至橙红色,体长0.6~0.7mm,翅1对。雄介壳细长,白色,长约1mm,背面有3条纵脊,壳点橙黄色,位于介壳的前端。
卵:椭圆形,长径0.25~0.3mm。初产时淡粉红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橙红色。若虫:初孵若虫淡黄褐色,扁椭圆形、体长0.3mm左右,可见触角、复眼和足,能爬行,腹末端具尾毛两根,体表有棉毛状物遮盖。蜕皮之后眼、触角、足、尾毛均退化或消失,开始分泌蜡质介壳。
卵:椭圆形,长径0.25~0.3mm。初产时淡粉红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橙红色。若虫:初孵若虫淡黄褐色,扁椭圆形、体长0.3mm左右,可见触角、复眼和足,能爬行,腹末端具尾毛两根,体表有棉毛状物遮盖。蜕皮之后眼、触角、足、尾毛均退化或消失,开始分泌蜡质介壳。
形态照片
![桑 桑白蚧[19714]©陈君 2024-07-12](https://img.pests.cn/pic/24/2024/19714.jpeg!simg)
为害部位
叶
为害症状
畸形,萎焉
为害特点
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约120属。为害桃、李、梅、吴茱萸、杏、桑、茶、柿、枇杷、无花果、杨、柳、丁香、苦楝等多种果树林木。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吴茱萸枝干上吸食养分,严重时灰白色的介壳密集重叠,枝条表面凹凸不平,树势衰弱,枯枝增多,并诱发煤污病和膏药病。严重的一些幼树整株枯死,树龄十年以上的林子面临毁灭的威胁。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桑白蚧发生世代随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在北方一般1年1~2代,在南方则1年3~5代。在广东1年5代,主要以受精雌虫在寄主上越冬。春天,越冬雌虫开始吸食树液,虫体迅速膨大,体内卵粒逐渐形成,遂产卵在介壳内,每雌产卵50~120粒。卵期10天左右(夏秋季节卵期4~7天)。若虫孵出后具触角、复眼和胸足,从介壳底下各自爬向合适的处所,以口针插入树皮组织吸食汁液后就固定不再移动,经5~7天开始分泌出白色蜡粉覆盖于体上。雌若虫期2龄,第2次蜕皮后变为雌成虫。雄若虫期也为2龄,蜕第2次皮后变为“前蛹”,再经蜕皮为“蛹”,最后羽化为具翅的雄成虫。但雄成虫寿命仅1天左右,交尾后不久就死亡。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在桑白蚧越冬休眠期清理果园,用硬毛刷或细钢刷,刷掉密集在枝干上的越冬雌成虫,结合整形修剪,剪除被蚧虫严重为害的枝条,将过度郁闭的衰弱枝条集中销毁,可大大降低虫口基数;同时,还可以将凡士林涂抹在为害较轻的枝条上,阻止桑白蚧若虫向其迁徙。
2. 生物防治 桑白蚧捕食性天敌包括5目6科18个种。天敌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日本方头甲、桑盾蚧盗瘿蚊、白蜡虫花翅跳小蜂、榆砺蚧跳小蜂、红圆蚧金黄蚜小蜂、盾蚧长缨蚜小蜂、桑盾蚜扑虱蚜小蜂等对桑白蚧卵、若虫、成虫具有很好的捕食和寄生能力,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3. 化学防治 石硫合剂可有效防治桑白蚧若虫。在早春芽萌动前喷洒5~7波美度石硫合剂,越冬雌成蚧死亡率达75%~90%;在各代若虫孵化初盛期,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死亡率为95.6%;在若虫分散转移期喷施1波美度石硫合剂,若蚧死亡率可达98%。
2. 生物防治 桑白蚧捕食性天敌包括5目6科18个种。天敌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日本方头甲、桑盾蚧盗瘿蚊、白蜡虫花翅跳小蜂、榆砺蚧跳小蜂、红圆蚧金黄蚜小蜂、盾蚧长缨蚜小蜂、桑盾蚜扑虱蚜小蜂等对桑白蚧卵、若虫、成虫具有很好的捕食和寄生能力,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3. 化学防治 石硫合剂可有效防治桑白蚧若虫。在早春芽萌动前喷洒5~7波美度石硫合剂,越冬雌成蚧死亡率达75%~90%;在各代若虫孵化初盛期,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死亡率为95.6%;在若虫分散转移期喷施1波美度石硫合剂,若蚧死亡率可达98%。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为害照片
![桑 桑白蚧[19714]©陈君 2024-07-12](https://img.pests.cn/pic/24/2024/19714.jpeg!s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