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叉犀金龟 Allomyrina dichotoma / 铁皮石斛
科属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犀金龟科 Dynastidae
云顶兜属 Allomyrin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犀金龟科 Dynastidae
云顶兜属 Allomyrina
中文俗名
独角仙;兜虫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云南、贵州、福建、广西等石斛产区。
形态描述
成虫:深棕褐色,体粗壮,体长4.8~6.2cm,体宽2.3~3.9cm。头部较小;触角10节,其中鳃片部由3节组成;三对足长、粗壮,前足胫节外缘3齿,基齿远离端部2齿。雌雄异型,雄虫背面较滑亮,头顶和前胸背板中央各生一末端双分叉的角突;雌虫体型略小,背面较为粗暗,头、胸部上均无角突,但头面中央隆起,横列小突3个,前胸背板前部中央有一“丁”字形凹沟。
卵:初产乳白色,椭圆形,表面光滑,后渐变大变圆,颜色变浅黄色,长0.5~0.8cm,宽0.3~0.4cm。
幼虫:体乳白色,密被棕褐色细毛,尾部颜色较深;头黄褐至棕黑色,初孵幼虫头壳颜色较浅,随龄期增加,颜色变深;胸足3对,无腹足,腹部有九对气门;通常呈C形弯曲。一龄幼虫宽0.3~0.5cm,体长0.7~1.8cm,半透明,体被淡黄褐色短毛,气门极小,不明显;二龄幼虫宽0.6~1.3cm,体长3.5~5.8cm,体色加深,体侧气门明显,褐色;三龄幼虫宽1.3~2.5cm,体长7.5~13.8cm,体侧气门十分明显,褐色加深。
蛹:红棕色,雄虫可见角突,长4.5~6.1cm,宽2.4~3.2cm。
卵:初产乳白色,椭圆形,表面光滑,后渐变大变圆,颜色变浅黄色,长0.5~0.8cm,宽0.3~0.4cm。
幼虫:体乳白色,密被棕褐色细毛,尾部颜色较深;头黄褐至棕黑色,初孵幼虫头壳颜色较浅,随龄期增加,颜色变深;胸足3对,无腹足,腹部有九对气门;通常呈C形弯曲。一龄幼虫宽0.3~0.5cm,体长0.7~1.8cm,半透明,体被淡黄褐色短毛,气门极小,不明显;二龄幼虫宽0.6~1.3cm,体长3.5~5.8cm,体色加深,体侧气门明显,褐色;三龄幼虫宽1.3~2.5cm,体长7.5~13.8cm,体侧气门十分明显,褐色加深。
蛹:红棕色,雄虫可见角突,长4.5~6.1cm,宽2.4~3.2cm。
形态照片
为害部位
根,茎
为害症状
缺刻,坏死
为害特点
其幼虫又有鸡母虫之称,以朽木、腐烂植物为食,在浙江、广西等地为害果树、银杏等,啃噬树皮造成危害;近年来,在浙江建德市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曾大面积暴发,成为铁皮石斛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在铁皮石斛生长基质中大量繁衍,消耗基质营养,导致基质松软,植株生长易倒伏;咬断根茎,引起植株萎蔫,大面积死亡。在浙江嵊州市曾造成百亩铁皮石斛受害,产量下降40%~80%。其三龄幼虫生长期长,食量大,暴发性强,短时间内即可使铁皮石斛基地遭受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生高峰期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春 | 夏 | 秋 | 冬 |
发生规律
在浙江1年1代,以三龄幼虫在深层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幼虫上迁至耕犁层,5月下旬至6月初,随温度升高幼虫开始在土深约15cm处化蛹;蛹期19~22天。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后出土,6月下旬梅雨季过后才爬出活动,取食并寻找配偶交尾,7月上旬土壤表面可见较多新羽化成虫。成虫出土后即可交尾,产卵于基质中,卵期12~14天。幼虫3龄,幼虫期10~11个月,一龄幼虫期13~18天,二龄幼虫期23~31天,三龄幼虫期265~290天。6月下旬独角仙成虫羽化初期,雄成虫约占80%;7月上旬,雌成虫比例增加,发生量大。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化性和假死性,昼伏夜出,晚上和凌晨活跃。灯诱以每晚20~22时数量最多,且被诱雌虫多于雄虫,雌雄比例约为7:3。雌虫交尾后产卵,卵多散产于10~15cm的腐殖质内,每雌虫平均产卵约40粒。一龄幼虫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多于5~10cm的土层中活动;二龄幼虫活动能力加强,多数于10cm土层上下活动;三龄幼虫下迁至50cm深处开始越冬,次年3月幼虫上迁至30cm土层,4月下旬向上移动至15~20cm土层,5月多数幼虫在土深11~20cm土层中化蛹。成虫还具有一定的喜湿性,土壤表面干燥时,幼虫多集中于土壤下方潮湿处;高温干旱时,刚羽化的成虫会因缺水死亡,存活率低。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及时更换基质,预防独角仙成虫产卵。
2. 物理防治 成虫羽化高峰期安装防虫网、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人工捕捉成虫减少成虫数量及产卵量。
2. 物理防治 成虫羽化高峰期安装防虫网、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人工捕捉成虫减少成虫数量及产卵量。
登记农药(截止2024年) 共0条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含量 | 剂型 | 类别 | 毒性 | 持证人 |
---|
为害照片